正值暑假,各种暑期夏令营也火爆上线。除传统夏令营外,以红色研学、军事体验为主题的夏令营也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让我们一起回到83年前,看看新四军是怎么办夏令营的。
新四军为什么要办夏令营?
“在那烽火遍地的年代,我们党就高瞻远瞩,卓有见识地重视青年的培养,期望革命事业一代一代往下传。”几位参加过盐城中学生夏令营的老同志在回忆文章中给了我们答案。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为把全县中学生组织起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抗日斗争储备后备力量,在刘少奇、陈毅的指导下,1941年7月,盐城县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筹委会、盐城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总部选址西乡芦沟寺。
芦沟寺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庙宇,因附近的芦沟河而得名,寺前有一片大广场,寺庙也曾被用来办过小学。1941年7月7日,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芦沟寺院内举行。参加夏令营的有盐城县中、亭湖、景鲁、群英等中学及三友补习社的学生800余人,加上后来参加的阜宁、涟水县中学生,鲁艺、抗大五分校学生,以及新安旅行团成员,学员共计1000余人。
铸魂育人,营地课程主题鲜明
铸魂育人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四军在盐城用夏令营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抗日救国思想教育,争取团结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既讲文化理论,又教自然科学。夏令营课程分为社会科学概论、中国抗战问题和自然科学概论3个部分,聘请著名学者冯定、丁华、薛暮桥、谢云晖、孙克定等来讲授课程,采用报告、讲座、讨论等方式对青年进行教育。其中,抗大五分校副校长冯定同志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副校长谢云晖为学生们讲授中国抗战问题,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
生动活泼,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夏令营的学生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成立了戏剧、美术、木刻、歌咏、体育等文娱小组,练习唱歌、排演节目、搞体育赛事等。
当时,鲁迅艺术学院还派了贺绿汀、许幸之、丁岩之等来指导文艺美术活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音乐家章枚、何士德等也来教学生唱抗日歌曲。曾参加夏令营的几位老同志在回忆文章中这样说道,“夏令营生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天清晨出操,雄壮的口令声,响彻原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逞英豪……’的歌声振奋人心”。
温故知新,办好新时代夏令营
今天,我们应如何办好新时代青少年的夏令营,或许可以从新四军创办的夏令营中寻找启发。
83年前,新四军的夏令营在实行“军事化”管理,注重营地课程质量,邀请专家名师授课;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在“劳其筋骨”的同时,强调理想信念教育,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新四军的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像当年新四军那样引导青少年坚定信仰,敢于斗争,以新四军先辈为学习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表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红色研学、军事体验夏令营应回归其应有之义,即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