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持续推进五育并举 让每个学生闪闪发光

发布时间:2025-01-16 11:11 来源:南京日报

在丰富多彩的“大思政课”中培根铸魂;在各方联动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共同体建设,让城乡孩子一起在体育美育中浸润心灵……近年来,南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五育并举,不断提升育人质量,让每个学生闪闪发光。

培根铸魂,用“大思政课”点亮学子理想灯塔

“这样的‘大思政课’,让我内心深受触动。我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用努力实现梦想。”这是琅琊路小学五(5)班学生朱宝睿参加“雨花思政——我是信仰传承人”校园行活动,了解到雨花英烈故事后的感受。

今年7月,南京启动“雨花思政——信仰的种子”系列活动。随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活动走进20余所中小学校,覆盖全市各区,直接参与学生近万人,在青少年中掀起争当“信仰传承人”热潮,一批学生通过视频、作文、书画等形式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京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思政课程,通过推进省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和市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组建15个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实施省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举办南京“思政好声音”展示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各类学校也不断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优势,让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中点亮理想灯塔。

自2021年起,南京创新打造 “思政好声音”育人平台。评选79所市级思政育人学校。认定50个“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出“重温红色记忆”等五大主题十条精品线路。与市文旅局联合评选100名“小小红色讲解员”,与团市委联合组建100支红领巾寻访小队,丰富“行走的思政课”样态。

与此同时,南京德育向下深耕,寻求蝶变,启动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宁育德”“宁育心”“宁育家”为引领,围绕课程建设、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校家社协同等关键着力点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推动南京德育高质量发展。

联动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南京学子共获得16金、18银、4铜,8人入选国家集训队,金牌人数、入选国家集训队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南京充分发挥属地高校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校地合作,通过开展初高和双高学段贯通培养项目,探索尝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早期机制。2024年,首次针对中小学生开展20项专项课题,助力学生培养基础素养,为今后拔尖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各学校也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南京一中“院士1课堂”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与清华、南大、东大、南航等著名高校开展紧密合作,构建专门的课程体系。光华东街小学提出科学和艺术整合学习方式,以定格动画教室、陶艺室、木工坊、机器人教室等六大科技智慧学习中心为连接,激发同学们的创意梦想。金陵小学自主研发“生态科技体验学习”课程,成立“小院士研究所”,以小课题的方式开展持续性专项研究活动……

“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我市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资源,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把火。”

通过馆校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2024年,南京认定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8个,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群,开创校家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新格局。

2024年暑期,南京开展第二十二届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围绕“在博物馆长大”这一主题,推出108项精彩的展览、社教活动及研学、夏令营等。与此同时,多家博物馆在暑期招募青少年志愿者,培养孩子们的志愿服务意识。目前,南京已有多个形成品牌的青少年志愿服务团队,如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小灵星”红领巾志愿者团队、大手拉小手——六朝青“小青莲”培养计划、“瞻园语”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梅园红”小小讲解员以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小科斗”志愿者服务团队等。

共同体建设,让城乡孩子共享素质教育成果

江苏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南京学子斩获97个省级奖项,其中艺术表演类获特等奖数量全省第一;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一等奖和晋级国赛项目数量全省第一;2024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南京代表队勇夺小学男子组两个冠军……

仅今年,南京学子就在艺术、体育等领域斩获多个奖项,展现了南京学子的全面素质。这些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而是得益于南京深耕素质教育30年的积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为例,南京自2003年启动实施“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多年来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实践,涌现出一批中小学生才艺品牌,如南京一中的交响乐团、中华中学的健美操队、成贤街小学的戏剧等。

“素质教育的对象不能仅仅是城市孩子,更应该覆盖到每个孩子。”为破解乡村学校体育、美育发展难题,最大程度发挥各校优势,以浸润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底,我市出台体育美育浸润课程基地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中小学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学校体育、美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构建浸润课程基地项目“1+N”发展共同体模式,即“1”为龙头学校,“N”为5—8所同学段或跨学段学校,其中须有1所跨区学校、1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将以往局限在区域范围内的校际自我生长,推向面向全市范围的主动辐射。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18个美育浸润课程基地共同体,144所学校参与;成立17个体育浸润课程基地共同体,108所学校参与。在共同体学校建设过程中,打造教师资源城乡共享联合体,实现教学研究经验分享体和学校文化互鉴融通体,也逐渐成了南京各项目成员校的共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