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也是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成35周年。在这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不禁想起了当年邓小平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题名的往事。
邓小平题“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一
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建烈士陵的决议。决议的出台正式开启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建设的序幕。
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困难,明确提出“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支出第三”的财政方针。在此情况下,南京市兴建人民革命烈士陵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经过30年大规模绿化造林,荒山秃岭变成苍翠林海,基本建设有了系统完整的设想,北大门、北殉难处、红领巾广场等部分建筑也初步建成。
然而主体建筑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一直尚未建成。当时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在奠基碑处建成的临时建筑,高6.8米,碑名“死难烈士万岁”借用东北烈士陵园提供的毛主席题词“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中的字体。烈士史料陈列室由旧庙宇改建而成,只有600平方米,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烈士史料无法展出。
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好转,南京市政府决定对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扩建,特别是陵园整体规划、纪念碑和纪念馆的建设。请国家领导人为雨花台烈士陵园题名这一重大事项也提上了日程。
二
5月28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烈士史料室的两位同志罗庆新和郭必强携给中共中央的介绍信赶赴北京。两人来到刘忠工作的海军总医院,等待她结束工作后一起搭乘公共汽车去往王震家中。王震将军知道来意后,欣然答应,并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写信,内容如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南京烈士史料室派员来京找到我的舍下,托我请邓主席和你为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题词,邓小平同志写纪念馆几个字已另上书。王震敬上。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南京烈士史料室派员来京找到了我的宿舍,托我请你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题词,请挥笔书写掷下。此致敬礼!纪念碑我已写条呈耀邦同志。敬礼!王震。
信件呈给胡耀邦总书记,他与雨花台也有深厚渊源。1948年,在解放太原战役中,他和雨花英烈晋夫是革命战友,组织派晋夫代替胡耀邦前往太原与黄樵松会商,之后晋夫被捕牺牲。胡耀邦在1982年视察江苏时,专程来到雨花台瞻仰晋夫烈士,满怀深情地说道:“他是替我而牺牲的!”
王震呈信的第二天,胡耀邦经过考虑,谦虚圈批“请小平同志题”。6月17日,中央军委办公厅将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通过机要渠道转交雨花台烈士陵园。
三
邓小平题“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很快,寄托着邓小平无限深情的题名就到了雨花台,全体雨花台人心情振奋、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认为请邓小平同志为雨花台题名十分恰当:一方面邓小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经百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并且有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一渊源。另一方面,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正在为现代化建设规划蓝图,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为雨花台题名,极大鼓舞了雨花台扩建工程的设计师和建设者,加快了雨花台纪念设施建设的步伐。9月9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南京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雨花台烈士陵园建设委员会。11月,《雨花台烈士陵园总体建设计划任务书》也很快获得批准。1984年4月22日,南京解放35周年纪念日前夕,纪念馆破土动工,1987年底竣工落成;1989年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成。经过多年建设,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群终于建成。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希望的那样,“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今天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苍松如海、翠竹成林,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在宁静肃穆、气势恢宏的中心纪念区感悟信仰的力量;在巍峨壮观、雄伟肃穆的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宣誓仪式,向英烈献花寄托哀思;在典雅庄严、熠熠发光的纪念馆前留下一张合影,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作者系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馆员 周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