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炎的“觉醒”之路

发布时间:2025-02-08 09:58 来源:博物南京

近期,“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文物史料展”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展出,展览以“寻路”为主题,生动再现了中共旅欧支部的产生发展、主要活动和历史功绩。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338_副本.png

展览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赵世炎的“觉醒”之路,今天一起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个时代的热血青春。

赤子之心:怀揣理想奔赴远方

1919年,赵世炎怀着救国救民理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此后一年多,他在工厂马列主义氛围的熏陶下、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提高了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完成向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转变。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342_副本.png

赵世炎(1901—1927)重庆酉阳人。历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北方区委宣传部部长,江浙区委兼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第五届中央委员,参加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9日被杀害于上海枫林桥畔。

潜移默化:施耐德钢铁厂的勤工岁月

赵世炎来到法国后,辗转工作于几处铸铁厂和汽车厂,无技傍身的他当时只能在工厂做锯铁等杂工。1921年4月,赵世炎进入法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工厂——克勒佐的施耐德工厂做工,这是一个华工众多、受压迫强、革命性强的地方,共产主义思想广为流传。

法国工人非常推崇马列主义,那时工厂出口的两边有许多卖报人,散工时工人总爱买上一两份报纸,在售卖的十几种报纸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宣传共产主义的《人道报》。法国工厂中不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为人友好,常给学生普及法国工人运动情况,许多学生都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411_副本.png

勤工俭学期间,赵世炎常利用工余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小册子。黄昏时分,他独自跑到工厂的顶楼平台,借助夕阳余晖读书,希望“窃取”更多的光阴来学习。因此,他自喻为“黄昏之贼”。这个称呼不仅反映了赵世炎刻苦学习的精神,也象征着他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决心。

觉醒年代: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

如果说勤工俭学的经历是潜移默化推动赵世炎完成思想转变的,那么1921年9月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便促成了他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415_副本.png

里昂中法大学校门

里昂中法大学成立后,以吴稚晖为代表的官僚政客以勤工俭学“既无工作之能,又乏勤工之态”为借口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赵世炎、蔡和森等人领导学生发起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战斗。

斗争虽以失败告终,却在学生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以赵世炎等为代表的勤工俭学派彻底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虚无幻想的工读主义。通过亲身参加革命运动的实践活动,赴法勤工俭学的先进分子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领导和组织才能,迅速成长成熟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22年6月,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努力下,旅欧少年共产党成立,赵世炎被推选为书记。至此他彻底完成一生中世界观最伟大的转变,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419_副本.png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组织名称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浩气长存: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1923年初,在中央安排下,赵世炎率领第一批同志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成回国后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斗争。1927年3月,赵世炎冲锋陷阵,领导上海工人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423_副本.png

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世炎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在残酷的敌人面前,他表现出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面对敌人的屠刀,他高呼“志士不辞牺牲,共产党必将取得胜利!”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英雄虽逝而不朽,愈远而弥存。在“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中,您可以了解更多老一辈革命家救亡图存、追寻真理、留学报国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热烈无私的精神品格。

微信图片_20250208095024_副本.png

观展指南

展览名称:

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

展览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4月(每周一闭馆,逢节假日开放。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进馆)

展览地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