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遇敌,他让同志们先乘船撤离

发布时间:2019-11-13 14:30 来源:南京日报 收藏

       【烈士小传】 

       邓振询,1904年生,江西兴国人。 

       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劳动人民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 

       193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9年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1943年3月任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同年8月牺牲于南京。 

       【口述人】 

       邓春兰,邓振询烈士孙女,68岁。

       在江西赣州,寻访人员见到了邓春兰。邓春兰说,自己对南京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爷爷曾经战斗、牺牲、长眠的地方。如今在江宁禄口冯潭村,爷爷当年的牺牲地,每到清明节,当地村民都会自发前来献花。乡亲们告诉她,你爷爷当年保护了这一带许多百姓,后人不会忘记他。

       妻子遭敌机轰炸身亡,都没能回来看一眼 

       邓春兰说,爷爷6岁那年,太爷爷就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太奶奶带着爷爷改嫁给了一个泥水匠。没想到,日子才安稳不久,太奶奶和爷爷的继父一年内相继过世,爷爷才10多岁,就成了孤儿。 

       1926年,当北伐军进入江西时,邓振询毫不犹豫地离开新婚妻子,积极投身当地农民运动。1928年春,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之时,邓振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从事江西的工人运动。1932年,邓振询任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他广泛发动工人群众发展生产,支援革命战争,以粉碎反革命的军事“围剿”。“这期间,奶奶出门赶集,路上遭到敌人的飞机轰炸,当场身亡,留下了尚在襁褓中的我父亲。爷爷忙于工作,都没能回去看一眼。” 

       长征途中机智筹粮,帮助部队安全通过 

       “奶奶去世后,1岁多的父亲无人照看,得了天花,病得奄奄一息。爷爷匆匆赶回来,把父亲托付给熟人照料,又走了。此后的10多年,一直到爷爷牺牲,父子俩再也没能见上一面。”邓春兰说。 

       “长征途中,爷爷负责征集粮食等军用物资,途经苗族地区时,队伍几乎断盐绝粮。去苗寨征粮时,苗族群众一看红军来了,不知是敌是友,就把门关上。爷爷想了一个办法,把银元用布包起来,挂在人家门口,意为换取粮食。苗族群众消除了戒备,主动给红军送粮食、当向导。”邓春兰说。

       “爷爷心里装的永远都是大家,从来不会想到自己。”她说,长征中部队有一次粮食吃完了,警卫员想方设法弄到了一点面粉,做了几个馍,让爷爷充饥。但他坚决不肯吃,非要把馍掰成好几块,分给了在场的同志。 

       渡口遇敌让同志先撤离,不幸牺牲

       1943年3月,苏南行政公署成立,邓振询任副主任。这时候,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为保存有生力量,江南新四军主力部队全部撤出溧水地区。邓振询随第18旅46团转移到横山地区活动。8月3日,部队经过禄口附近的秦淮河边高桥时,正遇上前来“清乡”的日伪军。邓振询立即组织队伍撤退至河对岸。 

       “当时部队人员众多,但只有一条乘坐20多人的小船。爷爷不顾个人安危,让同志们先渡河。等到大部队安全转移后,自己才和最后几名同志一起乘船。船即将到达对岸时,船舱进水翻了,爷爷不幸牺牲。”邓春兰说。 

       “令人欣慰的是,7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还都记着爷爷。”邓春兰告诉记者,2015年清明,她去江宁禄口冯潭村给爷爷扫墓。在买花圈时,店主一听她是邓振询的孙女,怎么也不肯收钱。    

       “我到爷爷的纪念碑前祭拜时,发现摆满了鲜花。当地人告诉我,乡亲们每逢清明节,都会自发到爷爷的纪念碑前献花。”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用户留声


我要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