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为统筹企业错峰复工复业,南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西里龙夫曾是一名“红色情报员”,和方知达并肩战斗。血与火的岁月里,两人结下了袍泽之谊。抗战期间,重重谍影中,西里龙夫等一群来自日本的反法西斯战士,立下了不朽的丰功。
湖北省孝感市下辖的县级应城市是牺牲于南京的雨花英烈程履绎的家乡。程履绎烈士之子、72岁的程常青老人目前还生活在应城。
2020年的开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面对这次疫情,梅园新村纪念馆的许多志愿者带着志愿服务的理念,投身到防控疫情第一线。
苏州吴江北厍东南,莲荡南岸的烈士陵园内,一座土墓引人注目。
墓茔坐南朝北,面向南京,以遥望墓主殉难之地。
入葬时,以梳妆盒代首,还有衣帽裤裙鞋袜等,有“呜呼!秋石女士纪念之碑”竖立墓前。
这就是女烈士张应春的衣冠冢。
展览共计展出文物350余件、历史图片450余幅、视频10余段、场景8个,翔实生动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写信的是一名叫赵继贵的南京籍战士。
1979年初,为了捍卫领土安全,中国在南疆开展自卫还击作战。入伍三年的赵继贵积极报名,申请上前线杀敌。
出征前,他给父母写下一封家书。只是,家书尚未寄出,赵继贵已牺牲在了战场,年仅24岁。
这是一份碎成六片的入党志愿书,填写于1947年,它的主人是91岁的老党员刘沄芳。
当时,共产党员的身份不能公开,刘沄芳便将入党志愿书小心翼翼地放入瓶中,藏在院墙的石缝中。
70多年后,毛草纸印刷而成的志愿书已经发黄断裂,但大部分内容清晰可辨。在“为什么要求入党”一栏,短短一行字道尽她的理想:为的革命,为的求解放、求平等。
1947年5月20日,阴雨笼罩着南京城,国民党操纵的第四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大会堂开幕。
当天,南京5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参加“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
会场外,学生们冒雨同国民党政府的骑巡队对峙6个小时,“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响彻城市上空。
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头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爱国学生的热血洒在南京街头。
这些日军费心看护的铁路线,是其维系殖民统治的纽带,也成了分割新四军根据地的封锁线。
为应对这一形势,新四军与八路军一样,专门成立了“铁道游击队”。
他们神出鬼没,袭击日寇,化解伪军,开辟了跨越铁路线的安全走廊。
从此,新四军人员、物资往来安全畅通,“津浦”“京沪”任意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