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午夜,江浦县六房滕村的一处民房,一床被单将门窗遮得严严实实,半点烛光都不曾漏出。
房内,两位年轻人正埋头抄写着什么,也不敢大声说话,交流全靠耳语和打手势。
这样安静的忙碌已持续了两个晚上。
其实,他们是中共地下党员,正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获取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的两本密电码。
溧高战役中,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曾亲自率部发动了一场新桥战斗。在20多分钟内,新四军采用闪电战,全歼了伪军一个连。直到今天,这场传奇的战斗仍在新桥村被口口相传。
在南京市白下路,有这样一所中学。它位于南京,历史上却被称为“安徽中学”,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省市党部所在地。
校园内,建筑的木质墙体上刷着大红色的油漆,配上黑色的屋顶,显得庄重而敦实。
入口两侧的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为“桃李遍开四海九州承化雨”,下联为“行知合一千秋为世仰陶风”。对联的作者,是学校的老师卓友渔和史光化,书写者是该校建国后的第一任军代表万放。
2月10日,江苏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第一天。在太仓阳鸿石化有限公司门口,党员肖永明把守大门,监督每位员工完成“体温检测、填表登记、佩戴口罩、防疫安全知识教育”四个“规定动作”,守住第一道防线。
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第二天,《中央日报》第一版即发表了专稿《我们的声明与希望》。
这个曾是国民党重要喉舌的新闻单位,在声明中揭露了国民党高层的贪残,并表示:“我们的报纸,从今天起,完全是为南京市服务的报纸。”
这是南京《中央日报》最后一期。
两天后,它以《解放新闻》的全新面貌出版。此后,《新华日报》也在此基础上创办。
1950年初的南京大校场机场,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高炮连。
在百日对空作战中,连队凭借4门火炮猛烈还击,使得敌机一次次来袭,又一次次无功而返。
队伍中的年轻战士李肇典火线入党,而那份入党申请书,更是成为他的“传家宝”,完好保存了大半个世纪。
1948年5月,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一群荷枪实弹的宪兵的突然涌进,国民党青训队院内气氛凝重。
青训队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爱国青年训导大队”的简称,实际上是一所专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集中营。
“秦明,你出来!”敌中队长于涛喝叫。
被捕一年,被多次转押,秦明早有了思想准备。他泰然自若,将自己的衣服和日用品分送给难友,从容地跨出牢门。
次日到达南京后,秦明立即被押送到了镇江金山寺“国防部训导所”。狱中,他建立地下党支部,组织部分同志成功越狱,坚持对敌斗争。
1948年10月,这位年轻的地下党组织领导者被押解至南京保密局,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一名姓叶的老人向客人讲述战斗在太湖之滨的烽火岁月,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队歌。
“同志们,向前进、向太湖、向着光明的路!”
老人原是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的战士,这支英雄部队曾转战江南敌后,与日伪军英勇斗争。每次打了胜仗后,叶老和战友们总会唱起这首《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进行曲》。
1月23日13点06分,一封加急求助函送到了国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函件的发出方为武汉市城乡建设局,他们请求中国中元对武汉市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院进行支持。
一个小时后,2003年设计的小汤山医院建设图纸传到了武汉。
这份图纸出自黄锡璆之手,一位从南京走出的中国医疗建筑设计泰斗。
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麓的卫岗小学,曾住着一位爱穿军装的校长。
这位名叫姜希淑的老校长,2013年9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病逝。一直到参加他的追悼会时,许多学生才知道,原来自己敬爱的校长不仅是一名战斗英雄,还是许世友将军十分欣赏的一员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