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计划公示,开放117处院落。
史家村,溧水南境的一个边缘小村庄,向南五六里路就是国民党部队的活动范围。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巫恒通战斗过的地方,南京江宁溧水一带,这位抗战英烈的传奇故事仍被代代相传。
在烈士陵园内,有一尊他的半身铜像,戴着副眼镜,双眼炯炯有神。每年清明时节,巫恒通的亲属都会前来祭拜,鲜花整齐摆放在白色的墓碑旁,透过墓碑上的寥寥数字,巫恒通的革命岁月悄然浮现。
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红色访谈节目征名啦!
开国上将许世友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险和曲折,其英勇的精神、刚直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写就了他独特的一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管江南煤田开发建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6月20日上午,南京首家红色档案展示教育室在浦口区档案馆二楼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街头时常能看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他臂挂305号马路卫生检查员袖章,骑着辆自行车,走大街,串小路,风雨无阻。
路途中,他留心犄角旮旯处的卫生状况。如果有市民认出,他便停下脚步,面对面聆听市民反映情况。
他,就是时任南京市副市长、爱国民主人士陈邃衡,也是南京人熟知的“马路市长”。
“阳光照耀南京城,浪花亲吻南京舰,一条蓝色的航线,把我们相连;你在神州大地腾飞,我在辽阔海江奔驰。”
一首官兵们百唱不厌的《南京舰舰歌》,将南京城与南京舰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1986年建军节,作为东海舰队首艘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海军131舰被正式命名为南京舰。
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现面向国内联合公开招聘专职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式启动啦。
自1937年12月被日军攻陷,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由国民党政府重新接管,整整8年,南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南京周边烽烟四起,不屈的中国人民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鲜为人知的是,在8年的斗争中,仅有一支中国军队对南京发动了进攻。
这支反攻南京的军队并不是什么装备精良的大规模兵团,而是由开国少将罗维道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的“特别小分队”,仅有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