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小市街道黄家圩社区疫情防控值守点,19岁的储博文作为00后青年志愿者正在协助社区检查进入人员健康码并进行测温。通讯员 刘阳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1997年出生的她,每日出入隔离病房,照护新冠肺炎患者;2000年出生的他,是一名手语志愿者,最近录制了手语视频,为听障人士科普德尔塔病毒;2006年出生的他们,一天打上百个电话,核实黄码人员信息,督促居民及时做核酸检测……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南京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逆光而行,火速投入到战“疫”一线。
防疫宣传、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照顾病患……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脸庞,却遮不住他们双眸中流露出来的坚定和力量。截至8月13日,南京市累计上岗青年志愿者达82759人次,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战“疫”中奏响青春奋进的号角。
8月13日,栖霞区华润幸福里小区门前,尧化街道青年志愿者正在冒雨对往来人员和车辆进行询问登记、测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核对,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自我防范意识,严把小区入口关。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90后”护士:患者的康复是最珍贵的礼物
不知不觉,一批“90后”已步入而立之年。在这场疫情中,“90后”成了战“疫”的重要力量。
鼓楼医院护士江雨璐,1997年出生。去年武汉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支援武汉,是当时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年龄较小的医护人员之一。
一个多月前,江雨璐和爱人领证结婚。7月30日,她作为鼓楼医院医疗队的一员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这次“出征”,她的生命中多了一位牵挂的人。
8月13日,记者电话连线了刚从隔离病房出来的江雨璐。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每天都在隔离病房内照护新冠肺炎患者,给他们静脉输液、皮下注射、协助采集咽拭子等,遇到情绪不好的患者,还要陪他们聊聊天。
前几天,由江雨璐和同事们负责的病区有患者出院。“得知这个消息,整个医护小组都特别开心,我动手折了一颗爱心,并在上面写上了鼓励的话。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患者的康复就是最珍贵的礼物,说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江雨璐说。
“明天就是七夕节,我给他准备了一个惊喜。我在防护服背后写上了‘岳峻峰,等我回来!’穿上后,我请同事拍了下来,明天发给他。”江雨璐告诉记者。
“00后”大学生:我用手语为听障人士科普德尔塔病毒
战“疫”一线,“00后”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宣言。
陈鑫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也是国内首位“00后”持证手语翻译,他经常为听障患者提供手语翻译。
去年2月11日晚,陈鑫在手语交流微信群里看到一条求助讯息,“有没有精通手语的老师?我现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我们接收了一名听障患者,不认字,想请你们帮帮忙。”陈鑫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与火神山的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帮这名患者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今年7月20日,南京出现新冠疫情后,他听说很多听障人士对德尔塔病毒并不了解,也不能有效地做好防护。他从南京市疾控中心请教了相关医生,全面了解德尔塔病毒后,录制了一段3分钟的手语翻译视频《德尔塔毒株的那些事》,为听障人士科普讲解德尔塔病毒。
陈鑫说,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录制讲解,得到了团市委等很多人的帮助,一共花了7天时间,并由市残联分发给需要的人群。陈鑫用富有表情的手语翻译,较为细致地将德尔塔毒株用手语的形式“讲述”了出来。
“我们做的就是用手语的方式,让他们了解最官方的消息,来缓解内心的恐慌情绪。”陈鑫介绍,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这段视频,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做一份贡献。
“05后”中学生:一天打几百个电话核实信息
在很多人眼里,“05后”可能还是沉迷于“非主流”的小朋友,但记者了解到,在南京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已经出现了一批“05后”中学生。
南京发生疫情后,15岁的狄可馨立即跑到所在社区,希望能来做志愿者。社区给她安排的工作是电话调查。“一开始的工作是电话调查黄码人员,问他从哪里来、去过哪些地方、目前住在哪里,有没有做过核酸检测,等等,一遍又一遍地问。”狄可馨告诉记者,绝大部分人会配合支持工作,偶尔也莫名其妙被人一顿抱怨,会觉得很不爽,但自己会慢慢消化掉。
狄可馨抗疫工作现场 。新和园社区供图
得知狄可馨在社区做志愿者,她同年级的好朋友吴玥萱、周子飞随后也一起加入。三人承担了社区大量的电话核查任务。周子飞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生,电话调查中,他一口地道的南京方言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要核查的人很多,忙的时候一人要打几百个电话,每个电话都问同样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周子飞说,希望更多“05后”的同龄人参与志愿和公益活动,绽放各自的光芒。
“我体会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件小事。”狄可馨说。
经过战“疫”一线的淬炼,这批青少年志愿者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