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挥坦克开进新街口”

发布时间:2016-04-18 15:06 来源:南京日报

华东野战军特纵坦克车队开进新街口,南京市民争相观看。邹健东 摄

    4月23日,“胜利之光——纪念渡江战役胜利与南京解放邹健东摄影文献展”将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幕。在这次展出的100余张珍贵照片中,有一张老照片弥足珍贵,它记录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华东野战军特纵战车团的坦克车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引来南京市民争相观看的场景。

  几经寻访,我们在南京找到了67年前坦克车队入城式的亲历者——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今年已是94岁高龄的朱恒怡老人,当时他就站在照片中第三辆坦克车上,亲身经历了解放南京入城式的全过程。

  率12辆美式坦克坐渡轮过大江

  南京解放那年,朱恒怡只有27岁,时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团二营营长。他回忆说,1949年4月中旬,华野特纵战车团接到开赴南京的命令,他组织了12辆美式轻型坦克从安徽嘉山明光火车站装载,通过铁路运送到南京浦口火车站。

  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朱恒怡接到了率部渡江的命令。渡江战役时,步兵大都是乘坐木船横渡长江,但要运送坦克车这样的“大块头”,小小木船显然行不通。朱恒怡说,尽管是轻型坦克,但重量还是有15吨之多,只能通过渡轮摆渡到对岸。

  “我记得渡轮很大,一节一节的可以装下火车。我带着12辆坦克在浦口码头开上渡轮,每批3辆,分成4个批次,用了4个多小时渡过长江,抵达南京下关码头。”朱恒怡说,当年乘渡轮过江的坦克车队共有90余人,除了坦克,还有28门大炮,每门炮都有3吨重。“一辆坦克由4个人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是驾驶员、副驾驶、车长和炮长。4个战士就坐在坦克里,等着渡轮载到江对岸。”

  “我就站在照片中的第三辆坦克车上”

  朱恒怡的坦克车队连夜渡江抵达下关码头,天亮后就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把坦克车开进南京市区,参加解放南京入城式。

  照片中,华东野战军特纵坦克车队正以雄壮的气势开进新街口,画面左侧的建筑,就是如今新街口广场东北角、位于中山东路1号的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旧址。战士们站在坦克车上挥舞红旗,沿途的南京市民则排起了两条长龙,夹道欢迎解放军进驻南京城。威武雄壮的装甲部队,成了人们兴奋围观的焦点。

  “当时,我就在这张照片中的第三辆坦克上指挥车队开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朱恒怡老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神彩,“我们的坦克开到了新街口的广场上,我就站在坦克外面车长的位置,不停地向大家挥手。当时非常高兴,大家信心都很足,我想着南京都解放了,接下来再解放上海,基本也算是解放全中国了。”

  解放南京时,坦克车没派上用场

  说起渡江战役,朱恒怡老人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他们的坦克部队在解放南京时没能发挥上作用。

  “国民党的军队兵败如山倒,那时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步兵一冲就垮了。我们部队没用到坦克,只有炮兵用上了。大部队渡江后,国民党军队都逃到上海去了,南京基本没有怎么打。”入城式结束后,朱恒怡的坦克车队没有在南京久留,很快便前往苏州,准备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

  不过,解放上海时,朱恒怡的坦克车队同样没能派上用场。“向上海进发时,上级命令不能使用重武器,也不能用炮,担心会把上海的电路设施打坏了。最后只用步兵,我们的坦克和炮兵没用上。”

  本报记者 朱凯 本报通讯员 陈悦

  (人物简介:朱恒怡,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22年出生于河南省滑县牛屯镇马居寨村的贫农之家,1939年2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朱恒怡参加过太行山反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反日军33天扫荡等多次战斗。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攻打舟山群岛等多次战役、战斗,先后获得济南战役三等功奖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等。1951年,朱恒怡随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获“人民英雄坦克”纪念章。1988年7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