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传媒学院和中国南京红色在线联合策划推出微纪录片《雨花台相册》,该片以雨花台烈士老照片为核心载体,配合烈士的家书、诗词、文集、日记等,讲述烈士们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施滉与妻子罗静宜在美国的合影
在这张颇有现代感的合影中,右侧站立着的青年叫施滉。他身穿毛呢西装,打着领结,很有绅士风度。左侧的年轻女子是他的妻子罗静宜,留着短发,穿着素净又时髦的两件式套装。当时,两人一同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求学。
不过,少年施滉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16岁的他曾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云南省军医学校毕业,理应保送到天津高等军医学校继续深造,但学校却保送了一名家里有钱有势的学生。1917年秋,施滉再次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又险些被当地乡绅子弟顶替。这些亲身经历让施滉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坚定了改造社会的愿望。
1920年,施滉等人组织的“唯真学会”部分成员
在清华园的合影。前排右三为施滉。
于是,在清华求学期间,施滉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组织了“唯真学会”并担任会长,志在必得追求真理,“以求人类底真幸福”。1923年,在他的组织下,唯真学会内部还成立了 8 人秘密核心组织“超桃”,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在清华学生进步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清华园,施滉常组织同学深入社会进行调查,还身体力行在校内开荒种菜,为底层劳工开办平民学校普及文化。逐渐地,受到施滉影响的学子越来越多。1923年,他当选清华学校学生会会长,成为学生领袖。
1926年,施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与校友的合影,
三排左四为施滉,照片右下角是他的英文题字
从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后,施滉仍是进步学生领袖,不仅在清华留学生中继续发挥影响,也常参加美国共产党组织的各种反帝活动。1927年,他加入美国共产党,后当选为美国共产党中央中国局书记。施滉在华侨和留学生中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帮助各地留学生建立党组织,发表文章声讨国民党的反革命罪行。
他和妻子将所有生活费都用作党费,因此生活拮据,甚至有时两个人一天只能共吃一个土豆充饥。
因此,施滉多次被国民党政府通缉,云南老家也遭到查抄,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他毕业后游历古巴、加拿大,在华侨中宣传革命,后又到苏联学习历练。
1930年,周恩来赴莫斯科,号召当地留学生回国斗争,施滉敢为人先,积极向组织申请回国。
回国后,施滉面对的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不幸的是,不到三年,他就在北平遭叛徒出卖被捕,后被押解南京,牺牲时年仅34岁。
注:施滉烈士牺牲于1934年,碑上所刻施滉烈士牺牲的年份因当时资料不全误为1933年
1949年4月29日,清华校友在学校图书馆正厅内北壁上为施滉修建了一座汉白玉纪念壁碑,与“校训壁碑”并列。纪念碑上有一铜质施滉浮雕像。碑文写道: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