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峰、刘旭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讲好江苏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5 15:20 来源:群众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苏是革命文物资源大省,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展示水平,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着力把江苏建设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

厘清底数,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基础。文物资源调查是加强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和有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部署要求,江苏省文物局先后组织完成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抗美援朝革命文物资源、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抗战文物等专项资源调查。2023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委宣传部在全国率先核定公布了第三批革命文物名录,在前两批名录重点公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的基础上,增补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密切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组织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重点加强对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文物调查认定,进一步夯实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基础。

规范管理,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制度。制度规范,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弘扬革命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保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关键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一是法治保障。今年3月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组织起草的《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范界定了红色资源概念,明确在本省建立省、市、县三级红色资源名录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机制。二是规划引领。为推动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梯次利用,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省文物局组织编制了苏南、苏中、苏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在各级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核过程中,主动对接自然资源、住建、规划等部门,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协调机制。三是标准提升。依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革命旧址展示导则》《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相关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江苏省红色资源讲解服务规范》《江苏省红色旅游景区(点)服务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规范提升我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系统保护,统筹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文物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做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一是努力实现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组织实施了红色遗产、名人故居抢救性保护与展示工程,全省主要革命旧址和红色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修复。通过科技赋能加大对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项目的支持,实现对革命文物的智慧监测智能防护主动保护,降低文物损毁风险。二是努力实现从本体保护向整体保护转变。《条例》明确规定不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两线内工程建设不得破坏历史风貌,对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治理。省文物局在革命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审核过程中,明确要求保留革命时期艰苦朴素的底色底蕴,周边环境改造应尽可能再现历史氛围、自然景观和环境风貌,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三是努力实现从单点保护向集群保护转变。从单体文物点状保护向线性红色文化遗产、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转变,从而提升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江苏启动实施了新四军“东进北上”沿线革命旧址专项保护和展示工程(2024—2027年),将片区范围内单个革命文物资源串联成片,聚焦沿线革命旧址的本体保护、环境提升、旧址展陈、三防以及可移动革命文物的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形成连片保护、集群保护。

挖掘价值,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做好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工作基础,守正创新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动力源泉。一是馆校合作协同研究。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深化馆校合作,联合教育部门指导支持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南京大学成功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建设红色资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和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为更好阐释挖掘新四军的革命历史和精神价值,指导新四军纪念馆与盐城师范学院成立新四军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二是打造精品展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固本培元、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文物和史实说话,着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江苏馆藏革命文物精品展陈并举办联展巡展活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巡展”在北大红楼举办首展仪式并赴拉萨开展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展览。淮海战役纪念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人民的胜利”和“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三是融媒体创新传播。创新开展“革命文物看江苏”融媒体传播展示系列活动,遴选推出江苏“最美革命文物守护人”“最佳革命文物讲述人”“新时代见证物”,通过举办“文物印初心  青春颂风华”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融合发展,拓展革命文化传承弘扬路径。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一是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全面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为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将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遴选,把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鼓励大中小学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二是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联合省发改委制定了《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指南》,创新“革命文物+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示范项目评估认定工作,淮安市淮安区成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以革命文物资源为主体,串联乡村旅游、工业遗产等相关资源,组织实施江苏“新四军东进北上”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程。三是融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革命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整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乡风民俗等资源,开展“纪念馆里的非遗课”、“红色手作课堂”、红色非遗资源“在社区”“进乡村”等红色非物质资源传承利用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新时代红色故事创作大赛、革命旧址寻访活动,讲好江苏大地党的故事,为把江苏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贡献文旅力量。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1期

作者:拾 峰 刘旭东(作者分别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处长)


【责任编辑:吴慧慧】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