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等,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的信仰高地。近年来,雨花台烈士陵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市委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工作要求,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雨花台红色资源,激扬开拓前进的信仰力量。
深度阐释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
阐明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内涵,是弘扬英烈精神、彰显信仰力量的基本前提。雨花台烈士群体特征鲜明,具体表现为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党内骨干多、殷实家庭多、年轻烈士多、学历层次高,他们的精神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义利观、公私观、苦乐观、荣辱观,其中最核心的内涵是“两高一大”,即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崇高理想信念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雨花台烈士的崇高理想信念,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觉醒年代里唤起的,是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求索中确立的,更是在生死攸关的风险考验中始终践行的。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陈的烈士生平事迹看,出身富有家庭的超过50%,近70%受过师范或高等教育,他们对信仰的抉择更加理性和深刻,更为自觉和坚定。正因如此,在革命低潮的危急关头、在身陷囹圄的艰险境地,他们始终将崇高理想信念作为政治灵魂,未有丝毫动摇,直至献出生命。
高尚道德情操映照了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雨花台烈士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关照中国现实,还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修身立德,不断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君子人格,始终坚守民族气节、担当社会责任,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雨花台烈士的高尚道德情操,从根本上讲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是无我境界和人民立场的结合。
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旨归。雨花台烈士来自全国22个省份或地区,为了共同的信仰慨然担当、舍身取义,最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及周边地区,已知姓名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他们坚持信仰至上、人民至上,抛弃个人之利只求人民之利,即使在个人生死存亡之际也义无反顾、战斗不息。雨花台烈士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昭示的是共产党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彰显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深入挖掘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深挖红色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是弘扬英烈精神、彰显信仰力量的主题主线。雨花英烈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蕴含坚定信仰、守正创新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思想引领功能。雨花英烈革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内核,通过烈士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解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道理。雨花台烈士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高文华烈士认为“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史砚芬烈士笃信“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他们的精神对于教育广大党员体悟初心使命、引导广大人民感悟思想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激励功能。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英雄的杰出代表,雨花台烈士不仅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魄,更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范。冷少农烈士致力“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侯绍裘烈士践行“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雨花台烈士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恪守纪律、严守秘密,在革命危急关头率先垂范、一心为公,为教育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精神滋养、标注了精神坐标。
实践动力功能。雨花台烈士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前赴后继的实际行动和舍生忘死的牺牲奉献,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风险考验,需要发扬革命先烈排除万难、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大力弘扬雨花英烈革命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奋进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而不懈奋斗。
深刻把握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传承路径
把准红色资源传承的创新路径,是弘扬英烈精神、彰显信仰力量的关键重点。雨花台烈士陵园聚焦“信仰的力量”这一主题,在“育、展、护、研”上奋力打造特色品牌,让雨花英烈革命精神的信仰力量在新征程接续传承。
教育为“本”铸牢信仰之魂。坚持将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信仰的故事,推动红色资源与教育联动、与时代融合。与央视、新华社深度合作,推出《雨花台家书》《青春之歌》等一批能引发共鸣的主旋律作品,以高品质文化供给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依托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打造“信仰课堂”等品牌社教活动,变固定的教育基地为移动的信仰课堂。
展陈为“体”闪耀信仰之光。坚持将展陈作为主要抓手,本着“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理念,多维度、生动化呈现历史情境与人物精神。精心打造“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全国巡展,因时因地挖掘雨花台烈士同巡展时点、巡展地区之间的关联,将雨花英烈革命精神融入当地历史文脉,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坚持以物叙史,分专题描绘特色鲜明的烈士群像,让观众在红色资源中感知英烈精神世界、汲取强大信仰力量。
坚持将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先烈负责的态度,积极构建红色资源“大保护”格局。贯彻实施全国首部保护具体烈士纪念设施的“点”上立法《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与深入落实省、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点面结合、相互贯通,为全国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法治保护贡献“江苏方案”。持续开展文物史料征集“红星计划”,有效丰富“红色家底”,逐步实现从立法保护到总体规划,从抢救性征集到科学化保护的全链条贯通。
研究为“基”阐释信仰之道。坚持将研究作为基础环节,联合驻苏双一流大学等力量,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阐释红色资源丰富的思想意蕴。深耕烈士家书、日记、诗词、文章等一手史料,持续推出《雨花英烈史料丛书》等编研成果,举办“雨花英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学术研讨会,以史为据探寻雨花台烈士坚守信仰的深层逻辑。建强国内首家依托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地而成立的新型智库——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与南京大学共同建好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通过学术委员会、博士后工作站等汇聚专家、造就人才,让有信仰的人讲好信仰、书写信仰。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1期
作者:刘斌(作者系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