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1989年9月29日旧闻
1989年9月29日,由江南贡院旧址改造而成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正式开放迎宾,在当天的《南京日报》上我们可以找到这则消息。
位于今南京夫子庙景区的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自贡院落成至晚清废除科举,从江南贡院走出800余名状元。在江南贡院参加考试的考生中不乏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中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三度扩建,清代考舍多达2万余间
江南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考场,最早被称作建康贡院,初建时只作为建康府、县学的考试场所,总共只有房屋110间。如果遇到考生增多的情况,还需要借僧院进行考试。后来,在南宋绍熙、嘉定、咸淳等时期,南京的地方官先后对贡院进行了修缮、重建,这便是江南贡院的第一次扩建。
随着发展,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贡院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扩大。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贡院与其他临近的屋舍合并,改称"江南贡院"。1453年,应天府尹马谅开始筹划扩建贡院。得到批准后,他立即筹措经费,鸠工聚材。很快,贡院建筑群便在原先的荒废宅基上矗立起来了。
江南贡院老地图(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建成的贡院共有3000余间考舍,建成后的第一年,便迎来了大比之期。这一届中举者多于往届,盛极一时。春风得意的新科举人们在放榜后“相与列宴于新堂之上,时《鹿鸣》兴歌,笾豆有践,流观焕彩,文物交并”。贡院在明后期的嘉靖、隆庆、万历等时期又进行了几次增扩,现存的明远楼就建于嘉靖十三年。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江南乡试被迫停止,江南贡院建筑也遭毁灭性破坏,“监临主考官及各所片瓦无存”,一派衰败景象。曾国藩不忍看到贡院如此衰败,决定修复江南贡院,而且要把贡院的规模加以扩大。继任两江总督李鸿章对江南贡院同样十分重视,于同治六年“增号舍数百”。
至此,江南贡院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占地面积十二三万平方米,考舍20644间,可供2万多名考生同时应试,为南京城里占地最大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清代全国17座贡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当时的两万余间号舍(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贡院的落成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从江南贡院走出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在明清时期,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政府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富人骑马穷人步行“鸽子笼”中熬九天六夜
因为江苏和安徽在清初都属于江南省,到康熙时期才划分为苏、皖两省,但政治、军事仍为一体,所以清代的乡试仍沿用明制,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江南乡试”。
清代时江南贡院内的号舍资料图片(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时考试的考生必须先通过童试考上秀才,才能到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另外,考生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在服丧期间参加考试,不能冒充户籍等等。即便具备了科考资格,接下来还要面对重重考验,来南京漫长的路途便是大多数考生需要通过的第一关。
当时来南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水路,一是陆路。沿江一带的学子,基本都会从水路前往南京。路途遥远的甚至需要提前一两个月从家中出发。
如果家境优渥,陆路可以骑高头大马,水路可乘坐上等游船,一路边看风景,边会诗友,身边还配有几个书童照料生活起居。而穷人家的孩子首先需要解决上路的资金问题,路上还得节衣缩食,不能坐贵的交通工具,最好能步行,还要背着考篮,里面装着重重的书籍和生活用品,一路风尘仆仆。
到达考场后,考生们面临的第二关随之而来。根据清代的乡试制度,乡试分为三场,从八月初九开始,每场考三天两夜,共九天六夜。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九天六夜,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
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常。此时,放置于号巷尾部的粪桶,经暑气一蒸,臭味弥漫,令人窒息。
中国科举博物馆在原址复建的号舍(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此,考场座位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清末之前,考场的座位号都是靠抽签分配,如果被分到粪桶旁边,也只能自认倒霉。到了清末以后,考生可以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进行“抢座”,等到龙门一开,哪位考生将考篮先放在号舍案头就能获得那个考位。
昔日科举考场,成为南京工人运动中心
江南贡院不仅是现存保护最好的中国古代科举考场,而且是南京第一个总工会的诞生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光复南京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人民群众,组建各行各业工会。3 月25 日,在江右军和中共南京地委书记谢文锦的领导下,200 多名基层工会代表参加南京工人代表大会,宣布南京市总工会成立。
1920年的江南贡院(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会选举出执行委员会,由中共南京地委委员、共青团南京地委书记、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人部部长文化震担任秘书主任兼总务主任,同时成立工人纠察队,由共产党员程镛之任总指挥,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办公机关就设在江南贡院的明远楼。
昔日的科举考场,成为南京工人运动的中心。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南京工人运动就在这里被推向高潮。当时南京老百姓常说:“有事就去明远楼。”明远楼在老百姓心中就像娘家,遇到什么难事只要找到明远楼,找到总工会,就会有热心人帮忙解决。
现存的江南贡院明远楼(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当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刻,蒋介石派嫡系部队接管南京,其心腹温建刚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1927年4 月9 日下午,蒋介石突然来到南京,指使手下突袭明远楼,所有文件财物被抢劫一空。4 月10 日,蒋介石指使温建刚组织数百名流氓打手,对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举起屠刀,明远楼见证了这一悲壮时刻。
如今的江南贡院已经在2014年重建,不同于1989年的重建,这次它被改造为中国科举博物馆对外开放。这座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在这里,人们能重新体验当时的科举考试,也能了解到江南贡院的历史。
【链接】
全面地再现封建科举考场风情 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昨开放迎宾(《南京日报》1989年9月29日)
鬓发斑白的老童生范进倒坐在地上仰天狂笑:“哈哈,我中了,我中了!”昨天开馆的我国第一所科举制度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向我们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科举制度戕害莘莘学子的情形。
科举制度始于附唐,止于清末,历时1200余年。位于夫子庙的江南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考场,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初建时只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朝定都南京后,苏皖两省的乡试及全国性的会试也在这里进行。可惜这一珍贵历史遗迹竟毁于民国初期,现仅存明远楼和22块明清碑刻。明远楼上下三层,四面皆窗,监考官警戒和发号施令期,四周都是供考生应试的号舍,当时有两万余间,号称“南闱”、“北闱”。
为了再现当日科举考试的情景,秦淮区重整了贡院遗址,展出了100多幅反映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制作了状元、范进电动模拟像,并按原样修建了40间号舍,放置着四尊模拟考生考试情形的雕塑。长宽仅1.5米的号含,仅供考生蜷卧。考生入舍会试3天应试,吃、睡都得在里面,不准随意走动,可见当时科考之难。有意思的是,仅清代科举,我省就有49人中状元,42人中榜眼,26人点探花,居全国之首。
陈列馆内模拟考生的雕塑(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陈列馆负责人介绍,春节后,这里将举办游客参与活动。陈列馆出试题,游人着古装应试,当场张榜,当场颁奖。有趣的是,中状元者不仅能得证书及文房四宝,还能得一顶状元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