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继刊登招生公告、招生简章后,二野军大公布了四个招生处,分别设在南京新街口、大行宮、湖南路和建邺路。 重获新生不久的南京城,涌动着一股报考军大的热潮。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曾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潜伏战,3500名战士潜伏在敌人眼皮下一天一夜,敌人竟丝毫没有察觉。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军长张祖谅,他也因此被誉为“抗美援朝十大虎将”之一。
1947年5月12日夜,南京国民党国防部蒋介石官邸内,一场特殊的晚宴在此进行。 国民党“土木系”头目陈诚等人,正与蒋介石在大客厅分析山东战场形势。国防部第三厅(主管作战)厅长郭汝瑰,汇报了作战方案。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新华社当天发了通稿。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
1949年,解放后的南京,秩序井然,水、电、通讯一日未停。但作为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有着庞大的官僚机构,各项接管工作的展开急需党和政府的领导。
百年前,即1919年5月9日,南京大中学校6000余名学生在此举行国耻纪念大会,浩浩荡荡的游行由此进发。 他们手持国旗,高呼“还我青岛”“惩办国贼”,号召人们“誓死力争国权”。
5月7日,在总结初期接收工作的基础上,南京市委发出《关于今后接管工作的意见》,明确作出四项指示。
1949年5月6日,中共党员马祥麟随同工作组一起进驻这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接管工作。
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南京团地方委员会成立。 南京青年革命运动由此开始蓬勃兴起。
在南京,有一条“共青团路”, 它位于雨花台西侧,从雨花台畔延伸到望江矶,全长3公里,是近万名共青团员和青年义务修筑的。 这条路是一代共青团员火热的青春记忆,见证了一代青年人奋斗的岁月。
1948年5月2日,2000余人冒雨聚集在南京玄武湖音乐台,一首首爱国歌曲激荡着年轻的心。
1949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代表以及南京的地下党干部3000余人举行会师大会。 这场胜利大会师,被邓小平视为南京解放后“第一关键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