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松下 南京青年运动的精神地标

发布时间:2019-05-05 10:53 来源:凤凰网江苏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藏着一处清幽雅致的地方。

葱茏草木间,一栋坐北朝南的砖混建筑显得古朴低调。房屋正面悬挂匾额,上有柳诒徵先生题写的“梅庵”二字。

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南京团地方委员会成立。

南京青年革命运动由此开始蓬勃兴起。

20世纪30年代,梅庵与“六朝松”

20世纪30年代,梅庵与“六朝松”

“六朝松”畔,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诞生

走近梅庵,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一株葱郁苍翠的古树——“六朝松”。相传,它由梁武帝手植,已是1500多岁高龄。

“六朝松”

“六朝松”

梅庵

梅庵

1922年5月5日,正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初夏的午后,阳光有些炙热,“六朝松”下不时走过几位青年,他们的身影最终都闪进了一旁的梅庵。

没过多久,屋内便聚集了24位年轻人,他们身份各异,有的是知识分子,有的是工人,相同的是,他们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吴肃

吴肃

当天下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吴肃、侯曜在内的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正式通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南京团地方委员会。

会议还通过了两项决议:(一)组织公开的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推定易克檀、吴肃主持;(二)介绍南京方面善演戏的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入团,作为组织“平民戏剧社”之预备,推定侯曜主持。

“六朝松”畔,梅庵的三间茅草屋内,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中国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南京青年革命运动由此开始蓬勃兴起。

团中央领导下,南京青年革命风起云涌

在团中央的领导下,团南京地方委员会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时常组织读书会、讨论会和演讲会,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吴肃和侯曜等优秀团员还在向上级团组织提交南京团务报告时特意提到:“马克司(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南京方面少人讲演,是一件憾事!”

他们建议,“我们请上海方面,来日暗中派人到此讲演,我们也望上海致函北京派几个人来讲演。这事我们认为必要!”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团南京地方委员会还积极地组织领导南京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邓中夏

邓中夏

1922年秋,在邓中夏直接领导推动下,团南京地方委员会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10月10日,南京一万多名学生手拿小旗,高呼“打倒军阀”的口号,开始游行示威。

而与此同时,江苏督军齐燮元正威风八面地在小营举行所谓的“国庆阅兵”,双方就这样唱起了对台戏。

1923年3月,日本政府无理拒绝取消“二十一条”,拒绝交还旅大。消息传到南京,群情激愤,团南京地方委员会迅速行动,联合各进步团体,领导南京各界人民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外交大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强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公共体育场旧址

公共体育场旧址

5月9日,在南京团组织领导下,5000余学生再次走上街头,他们举着小纸旗,上面写着“卧薪尝胆”“酣狮起舞”“毋忘此日”“坚持到底”等誓言,悲愤难抑。这次行动也被称之为“国耻游行”。

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斗争,许多优秀团员在斗争的考验中快速成长起来,谢远定、吴肃、宛希俨等团员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南京的5名党员编为第六小组,组长谢远定。这也是南京城区第一个党小组。

功成身退,隐身校园一隅的红色据点

国立东南大学旧址

国立东南大学旧址

1923年8月,梅庵再次迎来重要的历史时刻。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瞿秋白、邓中夏、林育南、恽代英等30余人代表全国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的2000多名团员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青年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一系列决议案,并明确了团在政治上必须完全服从党的主张。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梅庵里召开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梅庵里召开

后来的日子里,梅庵依旧忠实地履行着红色据点的职责。

1924年1月13日,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在梅庵成立。该会用读书报告、演讲辩论等形式发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造中国的问题。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又将梅庵作为秘密活动场所。

如今,历史渐行渐远,梅庵的红色底蕴愈显厚重。岁月静好,它功成身退般隐身于校园一角,但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正不断地激励青年勇负历史责任,在时代的潮流中搏浪淘沙,在开拓进取中成就青春梦想。

参考资料:

《南京红色印迹》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