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京发生“四一〇”反革命事件,拉开一系列清党反共事件的序幕。蒋介石企图消灭革命力量,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月4日,中共南京市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群众运动开始复苏。
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变化。
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南京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部分未暴露身份的党团员转移到外地或农村开展工作。一时间,工农运动走向低沉,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指明斗争方向。会后,邓中夏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世藩、贺瑞麟、吴雨铭、孙津川等人先后奔赴南京,使得中共南京市委恢复工作。
沈尧伊创作的油画《八七会议》
根据省委整顿党的组织,“在各级指导机关中都必须尽量充实工农分子”的决议,市委决定启动“改组周”,“自下而上全面改造党的组织”。11月28日至12月3日为市委以下各支部改组时间,12月4日改组市委。
12月4日这天,在浦镇附近的山上,中共南京市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孙津川为临时主席,25名代表参加会议,选举吴雨铭等17名市委委员。
根据党的任务决议案,代表们讨论着如何在南京发动武装起义,从而动摇国民党统治的基础,推翻反动政权。就在这时,有人提出,南京党组织的力量尚有些薄弱,暴动恐怕难以实行。
由于对白色恐怖的极端仇恨,当时党内普遍存在“左”倾急躁情绪,听到这话,立即有人激动地说道:“国民党像一潭污泥浊水,怎么搞也不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要鼓足勇气搞暴动,夺取政权才有幸福可言。”
最终,决定完全接受中央的决议。在市委的指示下,南京人民在各群体中展开艰苦的革命斗争。
革命运动开始复苏
根据党代会上的选举,市委分工,吴雨铭任书记,罗世藩任组织委员,孙津川任职工委员,宋震寰任农民委员,苏爱吾任军委委员。1928年3月,吴雨铭调任省巡视员,孙津川任南京市委书记。
孙津川当时住在北祖师庵49号一间小房子里,屋里只有一张小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旧箱子。艰苦的环境下,他义无反顾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开展斗争,还在浦口地区创办起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
孙津川居住地
在金陵兵工厂工人生活区和工人党员开会时,孙津川曾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剪成字的纸片,左手举着“工”字,右手举着“人”字,两个字一拼就成了“天”。他说:“工人团结起来,力量比天大,什么困难也不怕!”
宋震寰原是东南大学学生,他脱下大褂,换上工人服装,在码头工人的掩护配合下开展工作。在靠近津浦路终点附近的江浦农村九步洲,成立了党支部。50名农民参加了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开展激烈的斗争,赶走了欺压民众的帮会组织。
苏爱吾设法弄到了一批枪支,准备领导士兵哗变。当时蒋介石下令,要求基本痊愈的伤兵立即开赴前线,引起士兵不满。军委组织了伤兵善后委员会,联络全市伤兵,坚持除非发清欠饷,按照抚恤条例办事,否则不赴前线。针锋相对中,国民党当局被迫向伤员们发放了津贴。
委员们各司其职,聚集力量,使得一度受到极大摧残的工农群众运动开始复苏。在各方面斗争的开展之下,中共地下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壮大。
参考资料:《南京人民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