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参观了南京军区军史馆。
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原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也是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
2008年6月,这里建成军史馆,生动展示了南京军区部队英勇善战的光荣历程,以及新时期部队建设的重大成果。
南京军区军史馆——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
见证抗战胜利历史时刻
南京中山东路中段,有一条向北延伸的道路,叫黄埔路。南京军区军史馆——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则静静立于黄埔路的尽头。
大礼堂建成于1929年3月,浅灰色调,欧式风格,共分为上、中、下三层。除屋顶上的小钟楼外,整座建筑几乎都是原物。入口的巨柱上,除了挂有“南京军区军史馆”,还有一块写有“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的牌子。
那背后,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最辉煌的一刻。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被中国人视为“三九良辰”的时刻,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下投降书。
参加南京军区军史馆建设的全体同志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大礼堂成为解放军军事学院礼堂。南京军区有关部门先后多次进行保护和修缮。2005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提议,利用大礼堂建筑群修缮的契机,建设一座南京军区军史馆。
三年多的时间里,南京军区军史馆经历了调查研究、编写陈列大纲、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反复论证方案。比如调查研究阶段,工作人员走访了7个集团军,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案。
2006年6月,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南京军区军史馆在这里建成。
再现南京军区光荣历程
走进军史馆,序厅即是当年见证侵华日军投降的地方。如今,这里由巨幅油画和复原场景组成,再现历史时刻。
投降签字仪式永钟的指针永久定格于9时,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躬身双手呈上降书,“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总司令起身接过……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军史馆工作人员向有关单位提供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多角度真实相片,最终用高分子的硅胶做成这种仿真人像,成功复原了历史场景。走近细看,甚至可以看到人物面部的青筋血管。
军史馆展厅
除了序厅,整个展馆还有6个部分展出,紧扣“党指挥枪”的军魂主题,按照“史”和“事”两个脉络,陈列着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文献资料和部分实物。
通过复原济南战役中局部被炸开的残破城墙和部分攻城实物,直观地再现了华东军区首开我军城市攻坚战先河的典范;根据淮海战役三个阶段,多媒体大型投影在动态战役态势图上表现出“60万打败80万”的伟大壮举。
炮弹组成的弧形墙与剑型雕塑
“1998抗洪”场景中以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大堤工地一隅
展厅中,采用现代构成排列的炮弹头弧形墙,与中心弹壳底部排列成的十字靶心造型相呼应,气势威严。中心剑型雕塑寒光熠熠,突出南京军区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
来到军史馆三楼,刘玉瑞、张胜标等战斗英雄的面孔英姿勃发。左手边一面墙,展示的则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模范集体:临汾旅、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转过弯是英烈厅,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照片和名单,令人心生敬仰。
一组组大型雕塑,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图片史料,生动展示了南京军区部队英勇善战的光荣历程和新时期部队建设的重大成果。据悉,每年军史馆接待的参观者过万,是一处重要的抗战胜利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参考资料:
《江苏省革命遗址通览》
《中国环境设计年鉴2008》
综合新华报业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