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珍珠桥 引发抗日反蒋怒潮

发布时间:2019-12-17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31年12月17日,来自北平、上海、济南等地的学生代表及南京各校学生共1万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联合总示威,以抗议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推行的不抵抗政策。

愤怒的学生砸毁国民党中央日报社,大批军警赶来,用刺刀、棍棒等对示威学生进行血腥镇压。

史称“珍珠桥惨案”。

各地学生联合示威

早在1931年9月起,爱国学生纷纷在南京国民政府前请愿,要求出兵抗日。多次请愿无效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打破了对蒋介石的原有幻想,决定用示威的形式来推进抗日运动。

1931年,南京、上海的学生在南京国民党政府门前集会,要求出兵抗日

1931年12月初,来自北京大学的230余名学生,冲破重重阻挠来到南京。队伍在成贤街遭到军警的殴打,185人被捕,30余人受伤。为解救这群学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学生前往示威、援救。

中共江苏省委利用国民党当局镇压北大学生示威团的事实,动员广大群众到南京示威。面对示威团,国民政府一边发出通告,说示威群众“举动逾当”,一边向铁路局下命令,“凡学生等团体晋京概不准放行”。

但学生们态度坚决,不为所动。

各地学生陆续来到南京示威,并成立了示威团联合办事处。12月15日,示威团前往教育部、外交部示威,却发现两处均空无一人。转去国民党政府,竟也扑了个空。愤怒之下,学生爬到大门上,将“国民政府”改成“刮民政府”,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蒋家天下陈家党,尸满中国血满城。”

在人民抗日反蒋怒潮的猛烈冲击下,蒋介石使出惯用的伎俩,又一次宣布下野。事实上在下台之前,他早已为卷土重来做了种种准备。12月16日,蒋介石发表下野通电后的第二天,他在国府谈话会上表示“虽系辞职,仍以中委资格辅佐国事”。

也是在这一天,《中央日报》用大字标题登出“共匪千余攻打中央党部”,同时刊出国民政府《告南京市民书》,号召市民驱逐示威学生。

国民政府与示威学生之间的矛盾一触即燃。

血染珍珠桥

12月17日上午9时,各地示威学生一万余人从中央大学出发,一路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进。

国民党当局此前已收到消息,铁门紧闭,并加派多名军警在门外警戒。学生到后,只能在门外高呼口号,遂又转向国民政府进发。

示威队伍的后半部是中大和北平、上海部分学生,在路过珍珠桥的中央日报馆时,义愤填膺的学生质问报馆为何登载歪曲污蔑学生救国运动的新闻和文章,要求报馆更正,但无人理睬。

愤怒之下,学生掀下中央日报门牌,冲进报社,割断电话线,拆毁印刷机,把铅字、印模抛入珍珠河。

此时,早有准备的南京警备师二旅和反动警察,手持棍棒枪支,从马路两边围上来,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展开血腥镇压。短短十几分钟,30多名学生重伤,60多人被捆绑逮走。其中,上海文氏英文专科学校学生杨同恒在头部、胸部被刺伤后落入珍珠河里,壮烈牺牲。

学生从报社撤走后,派臂佩红十字章的女救护队前往救护。军警竟不问情由,将救护队毒打一顿,还向空中开枪十余响用以威吓。

珍珠桥旧影

珍珠桥现貌(摄于2018年)

珍珠桥惨案发生后,示威团决定化悲痛为力量,通电全国,继续示威。但第二天一早,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谷正伦就调集宪兵、警察,包围中央大学一带,大肆搜捕爱国学生。同时强行将来南京示威的各地学生押送到下关车站和码头,迫使他们返回原地。

虽然各地学生被押送离开南京,但斗争仍在继续。宋庆龄、鲁迅、沈钧儒等各界爱国人士纷纷痛斥国民党的反动罪行,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走驻在中央大学的军警,代理行政院长、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在报上向学生赔礼道歉。国内掀起又一波反对国民党统治、要求抗日的高潮。

参考资料:《南京人民革命史》

                 《上海抗日救亡运动》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