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轻骑兵 一生结缘《茉莉花》

发布时间:2019-12-2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五星红旗在澳门夜空高高飘扬,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怀抱。交接仪式上,一曲《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

这首委婉细腻的江苏民歌,一次又一次见证了重要历史时刻,有着“第二国歌”的美誉。

而让《茉莉花》香飘四海的人,就是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

何仿

新四军文艺轻骑兵

指挥《淮海战役组歌》获毛泽东称赞

1928年2月,何仿出生于安徽天长,自幼便酷爱文艺。1941年,为了打日寇,13岁的何仿进入新四军淮南联中学习,开始革命生涯。

因为特殊的音乐才华,一年后,何仿被吸收为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战士。小小年纪的他,一边宣传群众,一边时刻准备同日伪军作战。

1942年冬,何仿(右一)与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团长何秋征(中)、胞兄何捷明(左一)

当时,淮南抗日根据地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初冬,日军在此进行残酷的“扫荡”。在上级指示下,大众剧团从70余人精简至20人。战士们组成一支文艺轻骑兵,穿着五颜六色的便服,冒着凛冽寒风,在六合、仪征等地宣传“反扫荡”斗争。

不到一年时间,少年何仿就跟随队伍跑遍了津浦线以东的8个县区。剧团出色、生动的表演,鼓舞着各阶层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1943年秋天,大众剧团还两次到新四军军部(驻盱眙县黄花塘)演出。观众中,有被新四军营救的美军飞行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点菜”,要剧团演“玩花船”。

那天,当地群众听说剧团来演戏,早早涌来。“花船”在广场上难以转身,陈毅见状,命令战士起立、向后转,后退到足以让花船尽兴表演的区域之外。陈军长开场子一事,在大众剧团一时传为佳话。

1949年7月6日,何仿指挥第三野战军文工团演唱《淮海战役组歌》

解放战争时期,何仿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淮海战役中,他日夜奔波在战场上,为战友们唱歌谱曲演出,创作了《淮海战役组歌》。

1949年7月6日,《淮海战役组歌》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奏响,指挥者,正是年仅21岁的何仿。气势磅礴、感人奋进的旋律,赢得全场阵阵喝彩。毛泽东高兴地称赞:“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

金牛湖畔采风

二次加工让《茉莉花》四海芬芳

提起何仿,人们总是最先想到那首香飘四海的《茉莉花》。

那是1942年一个飘着雨雪的冬日,何仿走进一间茅草屋,聆听一名穿着破棉袄、戴着破毡帽的民间艺人演唱《鲜花调》——《茉莉花》的最初版本。婉转悠扬、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何仿。他如获至宝,当场学唱,一句一句记下曲谱和歌词。

茉莉花采风纪念碑

1957年,时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要在前线歌舞团进京汇报演出中组织一个4人女声小合唱,演唱苏浙皖三地各一首民歌。于是,何仿对《鲜花调》进行加工、整理,以清香典雅的茉莉花为主要形象,在曲调上加入了一些转音和拖腔。

《茉莉花》迅速走红,在全国流传开来,相继在许多重大场合被唱响,四海闻名。

1964年,何仿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指挥,为自己的革命史再添传奇色彩。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何仿创作了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

晚年的何仿

哪怕是退休后,何仿依旧坚持创作、参加社会活动。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何仿出任南京军区举行的歌咏大会音乐指挥。在南京市举办的“我爱南京” 征歌比赛中,何仿所作歌曲《南京的风姿》获得一等奖。他还从事新四军研究会活动,写了很多回忆淮南“大众剧团”的文章。

2013年9月21日,何仿同志在南京逝世。追悼会上,人们伴随着那首飘散着淡淡幽香的《茉莉花》,向这位著名军旅作曲家作最后的诀别。

参考资料:

《老兵话当年》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