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
对于敌人的拖延战术,奉命主持停战谈判工作的李克农在12月28日拟出相应对策,呈送给毛泽东、金日成、彭德怀,得到了肯定回复。
李克农充分发挥谈判艺术,显示出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
曾经,他战斗在隐蔽战线,有“中共特工王”之称。
李克农
龙潭三杰——“白皮红心”的铁三角
1928年1月,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南京城,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在下关街头小心翼翼地走着。
他是李克农,1899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26年入党。由于被反动势力通缉,李克农不得不逃离家乡,辗转来到南京寻找党组织。下关街头,就在李克农被几名军警盯上的危急时刻,一个军官朋友救下了他。
在朋友的帮助下,李克农来到上海,顺利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此时,中共中央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领悟到,必须建立一个特殊机构,确保“知己知彼”。
1937年红军联络处处长李克农
在这样的背景下,1929年,李克农受党派遣,与钱壮飞、胡底一起,打进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他们三人组成了一个“白皮红心”的铁三角,李克农任组长,往来于宁沪之间指导工作,并负责与中央特科联系。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在审讯时,刑具还没用上,他就叛变了。千钧一发之际,李克农得到钱壮飞派人送来的情报,设法报告了党中央。党中央及时转移,周恩来、瞿秋白等一大批中共中央负责人幸免于难。
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被周恩来称赞为“龙潭三杰”。
营救“政治犯”,巧用地下战线开名单
1937年8月下旬,搭乘着沪宁线上的蓝钢快车,李克农再次来到南京。这一次,他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出任八路军驻京办事处主任。为便于工作,李克农搞来了一套国民党军队的少将制服和肩章,又印了“陆军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的名片。
1937年中共代表叶剑英(右)和李克农在西安
李克农接手工作后,营救和接待被国民党关押的“政治犯”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国民党方面故意刁难,让中共方面开出要释放的“政治犯”名单。李克农等领导的“八办”一边让先期出狱的同志提供名单,另一边还通过地下战线,找到狱中医务人员,从而得到了被押的“政治犯”信息。
南京“八办”提供的“政治犯”名单越来越准确详细,出狱的人也一天天多起来。1937年8月至10月,经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接待和初步审查的“政治犯”就有1000多人。
对于在狱中没有暴露的同志,李克农鼓励、安排他们打入国民党营垒,继续从事特殊工作。地下党员陈农菲就是在李克农帮助下,受聘为国民党元老们办的《金陵日报》总编辑、代理社长。后来,《金陵日报》成了中共在国民党心脏地区的舆论阵地之一。
1937年11月,日军攻陷上海,直逼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南迁南京“八办”也着手准备撤离。
李克农协助叶剑英做了大量工作,如在京、沪、粤之间建立交通机关,以保证南京一旦陷落,中共交通联系能畅通无阻,并尽可能在敌占区建立交通机关。同时,还抓紧时间从上海抢运数百吨物资到西安。
做好一应善后安排之后,12月初的一天,叶剑英、李克农等7人分乘两辆旧车,撤离了南京。
毛泽东点将,他带病坐镇开城指挥谈判
1938年冬,李克农奉周恩来指示,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使我党在西南一带有了公开的代表机构和领导核心。
解放战争中,李克农作为中央社会部(情报部)代理部长,积极指挥各地区情报组织,着重了解和掌握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动向,以配合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可以说,隐蔽战线为三大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表示:“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在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前,毛泽东亲自“点将”,让李克农出任谈判代表团党委书记,坐镇开城。
1953年7月,李克农(前左)与彭德怀(前右)在朝鲜停战协定及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前步入会场
这位“中共特工王”,在谈判桌上显示出其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
关于机场和交换战俘的谈判,双方都不肯做出任何退让。1951年12月28日1时,李克农发电报到北京,拟出对敌人拖延战术的对策。两个多小时后,毛泽东回电表示赞同:“只要我们不怕拖、不性急,敌人就无所施其技了。”
朝鲜停战谈判历时两年多,最艰难的一次谈判双方僵持了132分钟。谈判期间,李克农忍受着哮喘病折磨,坚持工作。毛泽东、周恩来让他回国休息、治疗,李克农毅然拒绝:“临阵不换将!”
1960年,周恩来、邓颖超探望病中的李克农
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唯一一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上将。
参考资料:
《李克农传》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