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去世豺狼笑 钟山儿女剑出鞘

发布时间:2020-01-08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76年1月8日,天空阴沉,寒流翻涌,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张耀祠匆忙走近,带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

得知携手近半个世纪的战友离去,病床上的毛泽东沉默不语,紧锁眉头,空气中弥漫着无尽的哀痛。

几天后,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人们挥泪送别周总理。

在那举国同哀的日子里,一场风暴悄然来袭。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恩来逝世后,南京人民不约而同地来到梅园新村,在灰墙红瓦的小楼前寄托绵绵不尽的哀思。从三五个人,到一批接着一批,短短7天时间里,就有超过32万名群众前去凭吊。

1976年1月,南京人民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哀悼周恩来

但在这一时刻,“四人帮”却以简化治丧礼仪为名,蛮横地压制和阻挠广大群众的悼念活动,一些报纸也在他们的控制下成为舆论工具。

《光明日报》上《孔丘之忧》一文中,“哭丧妇”等词将矛头直指悼念周恩来的广大群众;《文汇报》先是删除稿中周恩来关于学习雷锋的题词,后又刊登含沙射影之语……

事件接连发生,人们胸中积蓄已久的愤怒终于迸发出来了。

在南京大学数学系团总支书记李西宁的振臂高呼下,400多名南大师生组成游行队伍,抬着周恩来遗像和白色玉兰花制成的大花圈,前往梅园新村举行悼念活动。

随后连续几日,群众自发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游行、集会。一列列经学生改造过的列车驶出南京站,柏油和油漆刷出“打倒张春桥”“揪出《文汇报》的黑后台”等大幅标语,把南京人民公开斗争的信息传向各地,轰动全国。

战士熬夜写标语

当李西宁拟定的各大标语口号贴满南京街头时,驻宁战士徐同新的满腔热血也已经沸腾起来。

后被荣记一等功的他,此时还只是个负责后勤工作的普通士兵。

这天,徐同新在挎包里装上写好的传单和浆糊瓶,骑车来到新街口。此时正是工人下班时刻,人流密集,他刚将传单贴完,整个广场中心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站在后排的人看不清传单上的字,急得直往前挤,一名年轻人便站在台阶上放声读了起来,读累了再换下一人。大伙边读边传抄,整整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才慢慢散去。

1976年南京人民在雨花台悼念周恩来

回到部队营房,徐同新坐在灯下给报社写信。写着写着,他抬头问母亲:“你说过去的监狱是个什么样子?”

徐同新的母亲为什么会在营房呢?原来,徐同新早在贴传单前,就做好了被捕的准备。他一连写了两封信给母亲,希望能见上最后一面。

想到母亲曾为被敌人逮捕的叔叔探监送过饭,徐同新不禁问起了监狱的样子。见母亲一愣,徐同新笑着搪塞了过去,继续执笔写了起来。

这一夜,徐同新写到了凌晨一点钟,除了写给报社的信,还有数十张标语,这些都在几个小时后出现在了南京街头。

据统计,至1976年3月底,南京的街头标语已达到400多条。

秋日里春雷巨响

南京人民的抗议行动,迅速传遍全国各地,也极大地震动了妄图篡党谋权的亡命之徒。王洪文和姚文元忧心忡忡,直觉告诉他们南京事件很快就会影响到北京。

几经思考,他们盗用党中央的名义,要求彻底追查南京出现的大字报、大标语,企图杀一儆百。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压制群众正义行动的措施,如同火上浇油,掀起更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清明节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

“丙辰清明,泪雨悲风。英雄碑前,万众云涌。”清明节这天,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达到高潮。200多万人次涌入广场,目光所及之处都摆满了条幅、花篮、花圈。

同一时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竖起了高达7.8米的巨大金属花圈,象征着南京人民斗争到底的决心。郑州的二七纪念塔、杭州的西子湖边、西安古城的钟楼下,也都聚集了大批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

首都人民反“四人帮”的行动遭到暴力镇压,李西宁、徐同新等人也先后被捕入狱。但民意终不可违。

1978年,关于“南京事件”平反的报道

1976年10月,秋日里传来一声春雷,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李西宁坐在牢房中,听着高墙铁窗外传来阵阵激昂口号声,心潮骤涌。

笼罩在中国大地的乌云最终被吹散,中共江苏省委宣布“南京事件”完全是革命行为,李西宁、徐同新等人皆得到平反,开始了新的工作。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