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中旬,南京机场,一架飞机缓缓降落。舱门打开,乘客们带着行李,陆续下了飞机。
月初,国民党机关从重庆迁回南京。这架飞机,是国民党机关为一般职员和家属租赁的包机。
人群中,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带着两个孩子,身穿旗袍,烫着时髦的卷发,笑容满面。
她叫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机要速记员。为了不在混乱中弄丢工作,她特地塞了块大洋,抢先拿到机票来南京。
对她来说,当速记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服务国民党,而是可以获取国民党军事情报,配合解放军战斗。
1948年,沈安娜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楼前
夫妻情报组,“流水作业”传递情报
解放战争时期,南京《中央日报》上曾发表过这样一张照片:
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蒋介石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与蒋介石相隔不远,一男一女两名速记员埋头记录……
《中央日报》上的照片,右二女速记员为沈安娜
女速记员,便是沈安娜。1935年1月,沈安娜在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下,打入国民党内部机关。此后,她与同在隐蔽战线的丈夫华明之组成“夫妻情报组”,卧底国民党中央党部。
来南京前,沈安娜夫妇在重庆一起战斗了近8年。
沈安娜聪慧能干,一般人的语速,能一字不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深得上司的信任。国民党内部的重要会议,大多由沈安娜担任速记,这为她获取情报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面对情报富矿,夫妻俩配合默契,发明了“流水作业法”。沈安娜在“前台”,白天负责取得会议文件、速记稿。夜深人静时,重庆上清寺街75号的家,成了两人的办公室。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内,沈安娜将奇奇怪怪的速记符号翻译成汉字,华明之负责整编、浓缩、密写、密藏和传递情报。
经交通员之手,这些绝密情报被连夜送到周恩来等人的住处,让中共中央及时掌握了蒋介石对付共产党的政策和动向。其中,由沈安娜提供的材料被编入《摩擦从何而来》,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甘居陋室,蛰伏三年
在战时的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匮乏。沈安娜虽然是机要速记员,但级别不高,和华明之都是体制内的“小职员”。
1938年秋冬,沈安娜、华明之在重庆嘉陵江畔
他们一家人住在一个阴暗潮湿的老屋。一下雨,屋内就四处漏水,蟑螂、苍蝇、蚊子更是到处横行。房子隔壁是国民党的宪兵队,审讯犯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有一次,中央党部决定调配给沈小姐一间面积稍大、条件稍好的住房。夫妻俩思前想后,最终却婉拒了上司的好意。
事实上,那阵子正是两人一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岁月——1942年秋天,因上线被捕,两人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们不敢离开原地,因为那是与党组织联络、接头的老地方。
沈安娜后来曾回忆:“那是我一生之中最艰苦的时期,我呆在10平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在等人来取情报。更让我悲恸的是,我搜集到的情报,因没人来取,不得不亲手销毁……”
华明之也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个人、家庭正和国家民族一样,要我们尝试一个更艰苦的磨练……安娜失眠,半夜之后不能醒,一醒就得看天亮……月前又发胃病、便血……奶水不够,母子俩的泪汇流在一起……”
1945年10月的一个晚上,久违的敲门暗号终于响起,来人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曾经的领导吴克坚。
沈安娜和华明之,很快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周恩来口头嘉奖:“迅速、准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暗中积极进行内战准备。1946年4月,蒋介石连续召开两次“最高军事会议”,出席的都是由他钦点的军界高官。
蒋介石不知道,角落里那个不起眼的沈小姐,会是中共地下党。而会议上的重要内容,都被她一字一句速记下来,带回家,经“流水作业”,以急电发往延安。
知道了蒋介石的底牌,中共中央得以“作相应的兵力调动,而立于不败之地”。
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到南京。离开重庆前夕,沈安娜和华明之得到了党组织和周恩来的口头嘉奖:“迅速、准确”。
1946年7月,沈安娜、华明之夫妇在南京
此后,每逢参加重要会议,沈安娜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国民党军事头目的报告,特别注意蒋介石的言行。1947年春,国民党在战场连连失利,蒋介石的脾气越来越大。
在最机密、最重要的会上,蒋介石会突然对秘书长和速记员挥下手,低声嘟哝道:“下面这段话不要记。”所有的笔都停了,沈安娜也不例外。不过,她会默默记下蒋介石说的主要内容,休息时跑到厕所里,用速记符号记在小纸片上,回家后整理成情报,传递给党组织。
在很多文章里,沈安娜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这样的称赞,沈安娜并不认可:“不要把我拔高了,只有党中央能按住蒋介石的脉搏,我们单个人怎么可能?”更多时候,沈安娜觉得自己是情报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而就是这样的两颗“螺丝钉”,提供的情报“一纸能抵百万兵”。
南京解放前夕,沈安娜、华明之根据组织指示,悄然撤离。至此,仍没有人怀疑这名老速记员会是共产党员。
1983年7月7日沈安娜(左)、华明之(右)在中南海西花厅与邓颖超(中)合影
1983年,邓颖超在中南海与沈安娜、华明之见面时,曾笑对他们说:“你们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两个人配合得很好,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