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成六片的入党志愿书 70多年不变的初心

发布时间:2020-02-1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这是一份碎成六片的入党志愿书,填写于1947年,它的主人是91岁的老党员刘沄芳。

当时,共产党员的身份不能公开,刘沄芳便将入党志愿书小心翼翼地放入瓶中,藏在院墙的石缝中。

70多年后,毛草纸印刷而成的志愿书已经发黄断裂,但大部分内容清晰可辨。在“为什么要求入党”一栏,短短一行字道尽她的理想:为的革命,为的求解放、求平等。

aaa.jpg

刘沄芳展示入党志愿书

挎上篓子送情报

1944年,刘沄芳的家乡山东莱阳被日伪军占据,附近盘踞了十多个伪军据点。

那一年,15岁。

中共地下党员将乡里的青年们组织起来,大家端起自制的土枪土炮,吃饭用的瓷碗被碾成红豆大小的颗粒,当作子弹用。

刘沄芳虽年纪不大,却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革命领路人隋同彩,并在她的动员下加入了。

隋同彩年长几岁,刘沄芳就在这位姐姐的指引下,向各个村子送情报。

但怎样才能避免情报被敌人发现呢?藏在身上,若是遭遇敌人盘查,就可能会被搜出来。

冥思苦想时,刘沄芳发现写有情报的纸条颜色与柳条编成的篓子相近,而篓子编得并不密,纸条卷成小卷后,恰能卡在缝隙之间。

这是一个绝妙的藏情报方法。

每次接到任务,刘沄芳就挎上篓子,将纸条藏在缝隙中,挖一些菜放入篓中,再加上一把挖菜的镰刀,怎么看都是一个刚干完活的农家小姑娘。

空余时间,刘沄芳还和其他妇女救国会的成员一起,为前线战士缝军衣、做军鞋,再趁着夜色偷偷送到附近的八路军游击点。

有时,八路军战士也会前来给她们上课,教她们如何埋地雷、扔手榴弹。在这期间,刘沄芳学会了给地雷挂线。多年后,提起“夹子雷”的做法,刘沄芳仍记忆犹新:“把火线挂在夹老鼠的夹子上面,人踩上去夹子一蹦,地雷就爆炸了”。

夹子雷

入党志愿书藏自家墙缝

解放战争开始后,刘沄芳等人多了一项重要任务——运送伤员。

最近的根据地医院距离她所在的村数十里,直接将伤员送达并不现实,大家只能相互接力,一个村转一个村。

不久,刘沄芳向隋同彩表明了自己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意向,但实际上,她没有抱太大希望。只上过四年学的她自觉算是个半文盲,又没有什么突出贡献,比起那些战士们差远了。

所以,当隋同彩带来组织批准她入党的好消息时,刘沄芳懵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几天后,刘沄芳收到了她日思夜盼的入党志愿书。志愿书封面上方印着一颗五角星,需要填写姓名、介绍人、候补期等。

尽管很多字不认识,一些内容还要隋同彩代为填写,但刘沄芳仍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发黄断裂的入党志愿书

为了保密,刘沄芳没有向家人提起自己入党的事情,她将入党志愿书层层折叠,放入小小的玻璃药瓶后用蜡封口,藏在自家院墙的石缝中,再用小石头把墙缝封好。

她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为的革命,为的求解放、求平等”,即使在处境危险的时候,她仍坚持宣传党的路线,与敌人斗争。

一如在学习掷手榴弹时听到的话,“每人三颗手榴弹,两颗投向敌人,一颗留给自己”,刘沄芳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

南博帮助修复圆多年愿望

1970年,刘沄芳跟随在部队工作的丈夫来到南京,如今居住在梅园新村街道北安门社区。在社区党委的邀请下,她时常给年轻党员上微党课,讲述当年的故事。

刘沄芳参加社区宣讲活动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社区征集党员们的初心故事,打算编辑成册。刘沄芳提出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愿望,希望能将破损的入党志愿书修复。

原来,志愿书当年长期塞在瓶中,留下了难以恢复的折痕,后来慢慢地断裂成了六片。

南京博物院得知这一诉求后,迅速完成了老人的心愿。经过工作人员历时一周的努力,原先残缺的志愿书得以修复完整,装裱在画框里。

看着大变样的入党志愿书,老人久久地沉思着,似是回忆起当年的入党情形。“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刘沄芳至死不渝的入党初心。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