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
“爸、妈:我就要奔赴战场了,直至战斗胜利……”
写信的是一名叫赵继贵的南京籍战士。
1979年初,为了捍卫领土安全,中国在南疆开展自卫还击作战。入伍三年的赵继贵积极报名,申请上前线杀敌。
出征前,他给父母写下一封家书。只是,家书尚未寄出,赵继贵已牺牲在了战场,年仅24岁。
“赵大胆”主动请缨上前线
1973年10月,南京江浦县建设公社三合大队黄村生产队,来了一名18岁的插队知青,他,就是赵继贵。
赵继贵是建邺区人,家住水西门。因为家境贫寒,赵继贵拾过菜帮,捡过柴禾,在江浦县插队的时候,常常一日三餐只吃萝卜干或咸菜。也因此,身高一米七六的他,看起来略显瘦削。
不过,在干起农活时,赵继贵总是抢在最前面。由于他劳动积极、生活俭朴、作风正派,被推选为知青小组长。
1976年3月,赵继贵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他努力学习军事文化知识,在战备训练中苦练杀敌本领,成绩优异。
很快,赵继贵被提升为班长。由于对班里工作能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带领全班同志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大家亲切地叫他“赵大胆”。
当中央军委下达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命令时,“赵大胆”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报效祖国,到广西前线杀敌。
“不要管我,英勇杀敌”
1979年2月底的一天,天空飘着小雨,战斗在某高地打响。
赵继贵匍匐在冒着青烟的草地上,心里急得冒火。
他带领着机枪班,本该要压住敌人的火力。可敌人借着浓浓的烟雾和复杂的地形,用交叉火力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赵继贵身边的战友一下子倒了好几个。
刚刚,突突喷火的火力点突然销声匿迹,浓雾和烟雾叠加,赵继贵连目标都看不见。
“冷静!冷静!”赵继贵告诉自己。好在,没过多久,不远的地方打出了一排子弹,敌人又“露脸”了。几颗手榴弹飞了过去,“轰轰”声后,又回到了令人窒息的平静。
平静是短暂的。在赵继贵消灭了一个暗中的敌人后,对方一串串的子弹呼啸着倾泻过来。猛烈的炮火中,赵继贵先后击毙了4个敌人,炸掉了5个火力点,敌人的机枪哑了,前进的道路畅通了。
然而,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赵继贵。一声枪响后,赵继贵倒下了……
当战友们扶起他时,因为流血过多,赵继贵已经说不出话来。听着战友们的呼唤声,看着战友们的眼泪,赵继贵拼尽最后的力气,在地上歪歪斜斜地写了八个字:“不要管我,英勇杀敌!”
一封没有寄出的家书
赵继贵牺牲了,年仅24岁。
这一年4月,部队团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入党申请及其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部队上级党委批准他为烈士,荣立一等功。
战友们在帮他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还没有来得及寄出的家书。家书中,他感谢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决心,也鼓励弟弟妹妹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我知道战场上的流血牺牲是避免不了的,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我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爸、妈:我就要奔赴战场了,直至战斗胜利。这时有许多话要说,但很多话也表达不了这时的心情,只有一句话,用胜利来表达儿对父母的孝心……”
战争结束后,这封没有寄出的家书和遗物,以及一套赵继贵生前穿的军装被送回赵继贵家中。
赵继贵则与战友们一起,长眠在曾战斗过的广西边防。
面对烈士的遗愿,赵继贵的家人们化悲痛为力量。
1979年,赵继贵的妹妹入伍。赵继贵的父亲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贵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是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