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坐落于南京雨花台,馆内陈列着一封略微泛黄的珍贵信件。
信件写于1982年,虽是日文,但仍可从中看见“老先辈”、“同志”、“战友”等汉字。
西里龙夫应邀访华返回后写的亲笔信
收信人叫方知达,新中国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写信人则是一位日本人,名叫西里龙夫。
信简单几页,里面透出的信息却意味深长。
西里龙夫曾是一名“红色情报员”,和方知达并肩战斗。血与火的岁月里,两人结下了袍泽之谊。
抗战期间,重重谍影中,西里龙夫等一群来自日本的反法西斯战士,立下了不朽的丰功。
西里龙夫
日籍记者加入中共“战壕”
1926年,西里龙夫中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进入日本人办的“东亚同文书院”读书。
在这座实质上是为日本侵略者培养“中国通”的学校里,他受学校老师、中共党员王学文启迪,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勇敢地选择站在了中国人民的一边。
1933年春,西里龙夫到上海就任日本新闻联合通讯社驻沪记者。第二年,他找到王学文,并加入了中共,开始对日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他利用日本记者的身份出入各国使馆、日本驻华部队及武官府等处,搜集了大量政治、军事情报和内幕消息。
之后,陆续来沪的“日籍同志”都是经过他的介绍,参加并从事中共情报工作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西里龙夫长期在南京、上海等地担任日军“中国派遣军”随军记者,并利用这一身份,向中共通报日军的动向。
日军每次出击的作战信息,例如攻击目标、部队配备、师团编号等,他多数都能够获取并提供给中共党组织。
准确预报日军偷袭珍珠港
中共南京情报组成员汪锦元(左一)、陈一峰(左三)与南京情报组负责人李德生(左二)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中共上海情报站派李德生、张鸣先、汪锦元、张明达、吕一峰、阮毓琪来宁,与西里龙夫、陈一峰联系,组成了南京情报组。
李德生等人在南京小火瓦巷租了一所房屋,以挂牌行医作为开展情报工作的掩护。西里龙夫则以日本同盟社南京支社首席记者的身份,在南京日、伪上层活动。
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南京情报组曾准确侦察到这一情报。
1941年11月,西里龙夫、汪锦元和在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上海事务所”工作的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侦察到日军最新动向,发现日本在伪“满洲国”、华北的军队辎重正往南方调动,驻旅顺等港口的日本军舰大批驶回日本。
他们分析,日本海军可能在近期内袭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南京情报组将这一重要情报送往上海,很快传到延安,最终这份情报被转交给国民党军统,并通报美国。
遗憾的是,这份情报并未引起美方的重视。
1941年12月7日晨,日军突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垂暮之年访华重逢战友
1941年10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期,日本东京披露出震惊世界的“共产国际谍报集团案”,并由此牵连出所谓“中共谍报案”。
随后,一封内容为“向西去”的示警电报从东京发出,收信人、日籍共产党员中西功却已无暇顾及。
他与西里龙夫等日籍党员均是案件的主要成员,只是为了获取日军关键性的战略情报,他们必须继续坚守。
1942年6月16日,中西功在杭州被东京派来的特高课探员逮捕,同一时期,西里龙夫也在南京遭捕。
在监狱中,西里龙夫和中西功两人被判处死刑,但日本特务机关为逼迫两人“交代”与中共有关的情况,一直未对两人行刑。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两人终于得以获释。
战后,西里龙夫与中西功均回归日本共产党组织,并长期参与战后日共的和平斗争与建设。
1982 年,已至垂暮之年的西里龙夫,还曾以中国人民老朋友的身份来华访问,与自己的中国老师、战友重逢。
1987年8月,西里龙夫在日本熊本市逝世,身后留下了《革命的上海——一名日本中共党员的记录》等与中国革命相关的回忆录,用他一生的经历和热忱,证明了自己无愧于年轻时树立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无愧于中共党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