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的“漫画家”

发布时间:2020-02-2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6年5月3日,周恩来携中共代表团一行,从重庆来到南京进驻梅园新村,力争和平与民主

一下飞机,周恩来便发表讲话:“首先协议停止中原内战,以免牵动全局,发展成为全国内战。”

一场长达10个月零4天的谈判就此展开。

这是没有硝烟的较量,却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

廖承志作为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之一被委以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他刚刚走出国民党监狱,是党中央用俘虏的国民党军副司令换回来的。

一生坐牢“七次半”

廖承志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都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父母希望其长大后继承革命先辈的志向,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因而给他起名“承志”。

廖承志没有辜负家人的厚望,只是父亲不同,走上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

1309734664_lEjxbR.jpg

1946年9月,廖承志在延安

革命征途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他曾对夏衍说:“我没有算过命,但命中注定要遭牢狱之灾。”

后来,用讲故事那样轻松的口气说:“我坐过‘七次半’监牢,解放前七次,‘文化大革命’中与世隔绝的五年,这算是半次。”

总共75年的生命中,廖承志平均每周就有一天是在牢狱中度过

邓小平曾戏称他是“坐牢专家”他则揶揄邓小平:“你坐牢经验不如我,我还会画漫画,你不会。”

廖承志擅长画漫画,是中共代表团中当之无愧的“漫画家”。当他到达梅园新村时,距离最近一次出狱仅四个月。

1942年1月廖承志到粤北参加领导中共南方工委的工作,奉党中央指示,部署营救困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同年5月,在广东乐昌,廖承志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从被捕入狱到1946年1月获释,经历了人生中最漫长的监牢生活

1848817110.jpg

廖承志在狱中画的漫画

中,廖承志豁达乐观,信仰坚定。他曾画过一组反映狱中真实生活的自画像:一幅是他瞪大眼睛在饭里挑蟑螂和石子;一幅是一对身着新婚礼服的小老鼠从他被子上走过,为它们唱起《结婚进行曲》……

1.jpg

木刻作品,廖承志出狱

1945年底,邯郸战役爆发,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等人被俘,在与国民党谈判后达成协议,我方释放马法五等人,对方释放叶挺和廖承志。

革命者的神经应如钢丝一样

“1946年5月,我跟随周恩来、董老、邓大姐到了南京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得到周恩来更多的教育和帮助。”廖承志后来回忆道。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廖承志成为周恩来的左膀右臂,在代表团中负责宣传、外事和统战等多项工作,尽显“不管部部长”风范。

当时,中共代表团住在国民党政府指派的梅园新村17号、30号两处房子,后因住房太拥挤,代表团便以廖承志的夫人经普椿的名义,买下了梅园新村35号一幢楼廖承志住在楼下进门右边的一个小房间里。

由于被关押了将近4年,廖承志一直没有与家人见面,周恩来特意派人把他的姐姐廖梦醒外甥女李湄从上海接到梅园新村。

QQ图片20200223170743.jpg

1946年,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和廖承志夫妇、廖梦醒母女一起拜谒廖仲恺墓

廖梦醒的丈夫李少石系原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秘书,在重庆谈判期间,遭国民党士兵枪击,不幸去世,他的女儿李湄一直摆脱不了丧父的哀痛。

廖承志为了让她振作起来,作了一幅漫画送给她。他画的是一幅自画像:一个胖子,抬着头,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顽皮地在眨眼睛,题词是“革命者的神经,不要像纤维一样,应该如钢丝一样因此,经常笑,经常头向着天,永远不要消沉

看着画像上滑稽的人物,李湄不由笑了,后来回忆起往事,她真切地说:是舅舅有效地帮我摆脱了丧父的悲痛。

一封信打破两岸阻隔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负责港澳台及外交工作

是周恩来对日事务的“首席助手”“大管家””,被誉为中国头号“知日派”和“中日关系第一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日本著名政治家藤山爱一郎曾给予高度评价:“他……铺平了对日关系上一条广阔的道路。

1982年,蒋介石去世七周年,7月,蒋经国在台湾发表了一篇悼念父亲的文章,其中提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

蒋经国还在文中充满深情地说,“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蒋经国流露的故乡之情,立即被邓颖超捕捉到。当时担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一封公开信,因为廖承志与蒋经国既是儿时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

u=326009163,401111630&fm=26&gp=0.jpg

《人民日报》刊登《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一封公开信,文采斐然,温润感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等情深意切的名句,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台湾还未开放报禁、党禁,蒋经国一再声称“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在廖承志的周旋下,这封信才通过《星岛日报》成功送进台湾。

公开信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经过多方努力,蒋经国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开放了对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出了打破两岸阻隔的第一步。

1309734664_a3pQUn.jpg

廖承志

工作繁忙的承志曾偕夫人回到梅园新村,故地重游。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知道廖承志擅长作画,便请他为纪念馆作画留念。

承志沉思片刻,挥毫作画画中有一群国民党特务,有的拿着望远镜,伸长脖子在窥探;有的背着照相机在偷拍来往于梅园新村的进步人士;有的则趴在桌上写密报……

画完,廖承志还在画幅上题了“群魔图”三字,令人拍案叫绝。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