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无所息 “疫情红区”里的白衣战士

发布时间:2020-03-27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我要去武汉了。”

“好。明天出发?”

妻子赵健一秒接过邱海波的话,她太了解丈夫。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邱海波总是冲在一线。

“重症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作为重症专家,这是邱海波多年来坚守的信念。

邱海波教授近照_副本.jpg

邱海波

“消失”在武汉

2020年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春节临近,新型冠状病毒加速蔓延。

重症救治如悬崖救人,时间以分秒计。

刚从深圳出差回到南京的邱海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带上简单行囊,出发去了武汉。

到武汉后,邱海波直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这是疫情风暴的中心。

金银潭医院.jpg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之后,邱海波便像“消失”了一样,除了隔几天和家里报平安之外,公众绝少听到他的消息。

纵然常与死神掰手腕,但面对这座疫情肆虐的城市,邱海波的心“一直揪着揪着”!

患者急剧增加、重症患者一床难求、ICU医生资源捉襟见肘。

在医院“红区”,为了节约时间,医务工作者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

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邱海波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脱掉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走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

“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

c0cb-iqyryku5718874.jpg

同事拍下邱海波教授(右)和杜斌教授的匆匆背影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究诊疗方案。

巡诊中,邱海波发现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患者趴下来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是有效手段。

在他推动下,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就放到诊疗过程里,这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一点一滴积累下,邱海波团队在抗疫一线总结出了重症治疗的“江苏经验”。

“党员要冲在最前面”

时间回溯,相似的情景历历在目。

17年前的那场“非典之战”,南京市第二医院是南京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邱海波不仅站在“最前线”,而且是“排头兵”。

2003年5月8日早晨,南京市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房,一名非典病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窒息。

几个医生都在争着要给病人做气管插管。这种情况下,病人呼出的气体夹着飞沫,是直接进入室内空气的,极易导致病毒传染。

“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

病人的嘴被撬开,插进插管后,病人口中分泌物喷了出来,溅得邱海波衣服上到处都是。

最后,插管成功,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

入党35年来,邱海波经常向同事和学生强调,“党员要冲在最前面”。

这些年来,每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身为党员的他,都是第一时间踏进“主战场”。

2008年汶川地震,邱海波接到求援信后马上奔赴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同事奋战十天十夜,成功抢救300多人次。

2008年,邱海波参加汶川地震救治.jpg

2008年,邱海波(右)参加汶川地震救治。

2010年玉树地震,邱海波紧急赶往现场,坚持守候在伤员床边。历时两周,将一名30岁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员工墙上,邱海波名字下面写着:“ 用‘心’看病 ”。

“尽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责任去看护病人、治疗病人、救治病人,既是医生的职责,也是作为一个党员医生应该做的事。”邱海波说。

一场主角缺席的发布会

近期,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20年3月15日下午,江苏省广电总台1号演播厅座无虚席,邱海波先进事迹发布会在此举行。

主角邱海波却因仍奋战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前线,未能到场。

TIM截图20200325112028.jpg

现场播放邱海波的视频短片

截至当天,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书记、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已战斗在前线近两个月。

现场,10岁小患者刘千爱的妈妈讲述当年在中大医院的救治经历,不禁潸然泪下。

当年,年仅5岁的小天爱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心脏一度停跳,生命危在旦夕。正是邱海波率领的中大医院重症团队,让她恢复了健康。

“小芳你要加油啊!”

在非典疫情期间,治愈患者周建、王小芳夫妇深深地记得生死边缘时邱医生每天对她的鼓励。

因为邱医生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鼓励,王小芳挺过了最难的时候,和爱人一起康复出院。

演播厅里一片温情,抗“疫”前线,邱海波和同事们仍坚守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等春来。

e6f50043-8bf1-4ddf-b2b4-bf84699036f2.jpg

【责任编辑:中国南京红色在线编辑部】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