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旗帜 全国“爱卫运动”在此发源

发布时间:2020-04-1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南京中山东路与常府街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三条巷。

沿着巷子一路往南,整洁的路面两旁绿树成荫,商铺、居民楼林立。

临近常府街,矗立着一幢青砖灰瓦的二层民国小楼,端庄大气。

如果不走进小楼——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人们很难想象这个繁荣宜居的五老村,一度是出了名的贫民窟、“苦恼村”。

五老村的“逆袭”故事,留在纪念馆的老照片、老物件里。

2V1A6517.jpg

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

昔日“苦恼村”

臭水沟上搭房子,大多数人患寒病、疟疾

过去的五老村什么样?

纪念馆一楼一侧,多幅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的“苦恼村”:臭水塘、茅草屋、垃圾堆……

展板上,几行短短的文字,也让“苦恼村”脏乱差的形象跃然眼前:“五老村地区内,有四分之三都是纵横交错的臭水沟和臭水塘……到了夏天,五老村就成了苍蝇、蚊子、蛆、臭虫的大本营……”

那时五老村辖区面积仅为0.63平方公里,却是南京穷苦百姓相对聚居的地区之一。

曾任五老村街道行政主任的黄贤回忆:“那时候日子太穷了,住不起砖瓦房,大家就用茅草和树皮在臭水沟上搭房子,每到冬天,冷风呼呼往里灌。”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退休老党员花良荣的记忆里,遇上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臭水沟的污水往上泛,屋里到处是积水。“人们无地容身,只得用门板铺些杂草,盖在上面睡,孩子就放在脚盆里,随着水流来回晃荡。”

五老村300多户居民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患有寒病、疟疾,刚出生的婴儿也容易夭折。当时一首关于五老村的歌谣唱道:“老人在呻吟,孩子在哭啼,人们的悲哀,何时才能完?”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贫困户都受到了救济,生活得到改善。不过,直到1952年,五老村才迎来真正的“逆袭”。

51年,政府在五老村修建了全长260米的下水道,改造了20多条容易积水的低洼小路,其中最长的一条有400多米,这就是今日平坦宽阔的新巷.jpg

1951年,政府在五老村修建了全长260米的下水道,改造了20多条容易积水的低洼小路,其中最长的一条有400多米,即如今平坦宽阔的新巷

大战100天“逆袭”

荣获毛泽东题词的锦旗,周恩来到访

1952年春天,中央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

很快,南京市开展了声势浩大、史无前例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五老村也不例外。

在居民主任王曙初的带领下,五老村男女老少齐出动,大战100天,建设新家园。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每天都有190多人参与大扫除、填塘、填沟、修整街道。

50年代五老村进行街道清洁活动.jpg

50年代五老村进行街道清洁活动

在纪念馆内,就有当年居民一同清扫街道的老照片——男女老少各自拿着清洁工具,有的弯腰扫地,有的搬运垃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100多天的日夜奋战,五老村先后发动了10多万人次,没要国家一分钱,填平了全村大小37个污水塘、两条70多丈的臭水沟、29个粪坑,搬走了积压数十年的上千吨垃圾,移植了一万多株花木……

积极分子费光武带领群众到太平门苗圃运花草,冒雨栽花,仅一个夏天就汗坏了两件衣服;民警李连汉,在初春深夜带头下水,苦战一昼夜,填平了阎村的一条长700多米、宽5米、深1.7米的最大臭水沟。

改造完成后的五老村焕然一新.jpg

改造完成后的五老村焕然一新

曾经脏乱差的家园在改造中焕然一新。此后几年,爱国卫生运动还从室外发展到室内,从公共发展到个人。第一批搬到新巷的居民张湘莲还记得,那时家家户户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扫除,消杀蚊虫,夏天晚上搬张藤椅到楼下乘凉休息,没有蚊子了。

2V1A6522.jpg

躺在纪念馆玻璃柜的模范锦旗

“逆袭”得到了肯定。1952年,五老村被评为全国甲等卫生模范地区,获得国家卫生部1000万元(旧币,折合新币1000元)奖励。在北京,毛主席亲切接见了王曙初,并赠与五老村一面由他亲笔题字的模范锦旗,鼓励人们“大干一场,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如今,这面锦旗静静躺在纪念馆的玻璃柜里,上方悬挂着它的复制品,鲜艳夺目,诉说着五老村的荣光。

连续几年消杀“四害”、保证卫生无死角,五老村成了全国第一个“四无地区”,也成为当年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

纪念馆外,还有一座有着周恩来身影的群雕,那是1960年周总理考察五老村时的情景。周总理将“五老村精神”提炼为8个字,嘱托五老村居民“人人动手,改造家园”。

2V1A6511.jpg

纪念馆外的群雕生动呈现了1960年周总理考察五老村时的情景

此后,五老村陆续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一时间,“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的“五老村精神”声名鹊起。

“五老村”精神代代传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爱国卫生月”在此启动

今天的五老村街道,辖区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人。

“五老村精神”在这里传承六十余载,是南京爱国卫生运动的靓丽名片、精神坐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转为“除四害、讲卫生”,动员数百万人次在清理环境卫生的同时歼灭大量鼠、蝇、蚊和臭虫,展示了群众卫生运动的力量。全市以五老村为样板,开展学习五老村的群众性卫生竞赛活动。

20世纪8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注重市容卫生综合治理,将市容卫生与精神文明建设挂钩,抓好绿化、美化工作。近年来,南京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病媒生物防制、农村户厕改造、卫生镇村创建等各项工作。

2003年,南京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并于2007、2012、2016年三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19年,南京以高分第四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微信图片_20200413153146.jpg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南京市发挥爱卫组织优势,开展了以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群众性卫生活动。

4月初,南京市“爱国卫生月”活动在五老村街道启动。通过大力弘扬爱国卫生运动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强国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共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