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的一天,90岁的老人沈允林坐在家中,对着一张老照片喃喃自语:“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老人手里的照片摄于1947年的南京,当时只有26岁的他刚刚进入建业银行南京分行工作。照片中,沈允林穿西装打领带,双手斜插在裤兜里,一副年轻银行白领的模样。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沈允林,如今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他口中反复念叨的“没想到”究竟是什么?
这还要从一张民国户籍卡说起。
沈允林老人手中拿的正是这张照片
就在不久前,沈允林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经过3年的整理,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重见天日。
通过这些泛黄的卡片,很多市民都可以找到当年在南京居住生活的“印记”。
想到自己解放前曾在南京工作生活过,沈允林立即让儿子前去南京市档案馆查询,想着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允林与妻子的户籍很快找到了。户籍卡显示,沈允林从民国36年(1947年)4月开始在南京居住,教育程度为高中,职业的“业别”一栏填的是银行,工作地址是太平路335号。
看着儿子带回的户籍卡,沈允林摩挲着它们,回忆起了一段传奇往事。
沈允林的户籍卡
1921年,沈允林出生在常州的一户殷实之家,读完高中后,考入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练就了双手同时打算盘的本事。
毕业后,沈允林经亲戚介绍,1947年进入建业银行南京分行做职员。在他的工作证上,签字者为建业银行总经理龚再僧。在沈允林的印象中,他的入职介绍人和龚再僧很熟悉,两人还一起吃过好几次饭。
建业银行于1944年6月1日开业,总行设于重庆。抗战胜利后,龚再僧陆续在长沙、上海、汉口等地增设分行,南京是其中之一。
当时建业银行南京分行在太平路(今太平南路)上,门面不大,并不显眼。但这一带曾是国民政府的“金融中心”,大小银行林立,是一方繁华之地。
沈允林初到南京时,建业银行安排他住在位于八宝前街的员工宿舍,与王首民、张庆祥成为室友。
在沈允林的印象中,几个室友虽然有上下级关系,但相处融洽,王首民和张庆祥都是“很进步”的人,经常给他看从解放区带过来的报纸,这让他觉得很新奇。
沈允林的工作证,上面还有龚再僧的签名
但不久,沈允林发现这家银行“有些奇怪”。
有些事让他费解,比如银行会出钱买很多西药,送达的地方总是很神秘。还有就是,银行经常派人坐船过江,到苏北某地送钱,行踪神秘,只有少数人知道,而且账上根本看不出来。
沈允林一直没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转眼到了1949年2月,解放大军正厉兵秣马准备渡江,南京城里一片混乱。综合诸多因素后,建业银行决定把职员暂时遣散。
此时的沈允林已在南京成家,在领到遣散费后,他带妻儿匆忙回到了常州。
但奇怪的是,他注意到一同拿到遣散费的王首民和张庆祥,似乎并不急于离开南京,而是有什么事要办……
谜底,直到1951年才解开。
那年4月,建业银行迎来新生,重新开张。老员工也被邀请上班,沈允林又回到南京工作。
这次,他惊讶地发现——当年的舍友王首民和张庆祥,竟是共产党员!
龚再僧
更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大领导,曾在一起吃过饭的建业银行总经理龚再僧,也是共产党员!
自己所在的建业银行,竟然是一座“红色银行”!
这座“红色银行”的缘起,童小鹏(周恩来秘书)在《风雨四十年》中曾有记载。
“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范旭东(中国化工实业家)打算自己创办‘建业银行’,以取得周转资金。周恩来知道后,指示龚饮冰与刘少文、卢绪章(为党在社会上做经济工作的)商量,又与范旭东晤谈,决定参加建业银行的筹建,以党的营运经费参加,在资金(起先是17%,后来44%以上)、人力(龚饮冰任常务董事,后任总经理)方面给予支持。”
书中的龚饮冰,便是龚再僧的原名,早在192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人经历十分传奇,据称天赋异禀,精通财务,善于金融,曾任中央主管会计,后受周恩来领导,一直从事国统区的地下工作。
1949年5月28日,原建业银行总经理龚饮冰(左一)作为军代表率队进驻中国银行
1943年,他听从秘密指令,创办建业银行,在下属分行均安排有地下党员,党员间单线联系,借银行职业掩护进行秘密革命工作,连续达五年之久。解放后,他被任命为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等职,因为有地下工作经历,被杨尚昆誉为“无名英雄”。
有趣的是,因他曾经用佛门居士伪装过身份,被毛泽东笑称为“和尚部长”。
资料记载, 1949年5月28日,龚饮冰手持陈毅、粟裕亲自签发的命令,率队来到上海外滩接管中国银行,一些老行员看见身穿解放军军装的龚再僧时都惊诧万分:“他不是外滩的建业银行总经理吗?”
这种惊诧,沈允林感同身受:“解放前,我只知道龚饮冰和王首民一个是大老板一个是部门领导,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
1976年,龚饮冰去世。2013年,沈允林去世,享年93岁。
南京,昔日的太平路335号,距离 “总统府”只有千米左右的距离。很难想象,在国民党政权的核心地带,竟然活跃着这样一批地下党,运转着一家神奇的“红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