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面对国民党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南京城,共产党人如何实现接管,迅速重整这一片旧山河,成为当务之急。
接是暂时的,管才是长期的。
南京当时拥有大小商店数以万计,仅百货商店就有700多家;各类金融单位150家,包括银行60家,钱庄23家,保险公司33家,信用合作社34家;产业工人及其他职业工人总数约有6.5万余人……这还只是经济相关单位,如果算上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接管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南京市民在新街口庆祝南京解放
但中国共产党人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经过各方努力,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南京的接收工作,让千年古城南京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接管大城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接管南京的过程中,有一支“利器”功不可没,那就是金陵支队。
金陵支队部分干部
早在1948年底,党中央便着手从解放区抽调干部随大军南下。
江南,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组织南下干部队伍,正是为了接管宁、沪、杭等五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而做的干部准备。
1949年1月中旬,淮海战役结束不久,中共中央社会部就指示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开展调查工作,以配合解放、接管江南城市。
渡江南下已成定局,组建接管南京的干部队伍迫在眉睫。
当时,陈淦、许荏华等百余名中共地下党员撤退到苏北解放区,随军南下。他们中有不少老南京,对南京情况十分熟悉。
当年2月,安徽省委办公室主任彭涛对陈淦、陈震东、许荏华、薛文等人说:“你们都是从南京来的地下党员,有的还是老南京,对南京情况熟悉。我们很快要打过江去,解放和接管南京,但我们的干部对南京情况不了解,你们要在最短时间内,编写出一套南京的文件资料,供营、团以至师以上干部阅读参考。一定要在渡江前搞好。”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刘伯承为南京市市长兼市委书记,宋任穷为南京市委副书记。
4月3日,“金陵支队”正式组建,宋任穷任支队领导人。
4月10日,金陵支队按照接管南京工作的需要和个人专长特点,完成了编队工作,下设7个大队。
编队完成后,金陵支队各队分别领到接管南京的情报资料,熟悉接管单位。根据南京市委提供的情报,南京待接管的单位共1191个,其中官僚机关有923个。
其实,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很早就注意开展城市调查,为接管大中城市作准备。
1947年8月,在解放石家庄前,中共冀晋区四地委城工部就组织编纂了《蒋管石门调查》。1948年4 月,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潍县战役之际,潍城地下工作组负责人编纂了《潍县初步调查材料》《潍县的经济》等材料,并油印成册。
根据解放后潍坊首任市长姚仲明回忆,当时,华东局将解放潍坊视为“华东收复较大城市的一个新起点,也是华东接管城市的一个新试点”。从其后的实践可见,开展城市调查成为华东局接管城市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南京“户口簿”
金陵支队成立后,抽调安徽公学的学生和《合肥报》社留用人员,编写了《南京概况》初稿;华东局社会部在杨帆领导下,也已花了近3个月时间,弄了许多资料,并付印出了校样。金陵支队支队部的陈淦等人根据上述两方面的资料,结合在淮海战役中俘虏的敌方人员所交代的有关南京军、警、宪、特、政的资料,编写出了《南京概况》一书,同时还编写了十几种专题小册子,内容涉及中统、军统以及青红帮等方面。
《南京概况》
在编写过程中,作为金陵支队领导人的宋任穷同志非常关注进展情况并时时鼓励编写人员。
《南京概况》书分为上下两册,共30余万字。书中,从南京的面积、土地、人口,到国民党党、政、军、警、宪机构;从国营事业单位、军事工业,到官僚资本企业;从党派、社团,到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从外国使馆、外商企业,到名胜古迹,均有详尽介绍。
翻开《南京概况》,封面上赫然印有“对内参考 不得外传”和“秘密”的字样。当时,《南京概况》只有团级以上干部才能阅看。
这份重要“情报”其实是对解放前夜南京的一次大“摸底”,从当时南京市街区划分情况到市政给水、给电、下水道等一般设施详细情况都有简明扼要的记载,比如当时南京城内报社、戏院、旅馆、车站的名称、数量和位置等,为过江部队提供尽可能详实的实用信息,如当时的“陆海空军医院”一栏下,既有该院组织结构图,又有详细的各科大夫姓名,上到院长下到护理员几无遗漏,如“院长:伪少将代中将景如涛,山东人……内科医护组助理护理员:孙达庆。”
值得关注的是,在“汤山分院内部及附近概况”一项里,特别提到了蒋介石温泉别墅的情况——“院之左侧一百公尺左右有新屋一幢,大小数间,为蒋介石私人温泉沐浴处,据看守宪兵云:内有地下室三间,深约丈许。院之右翼系温泉池,有自来水管装置……”
由于有地下党参与编写,因此这两部“内参”里有不少关于南京解放前特务组织情况的介绍。如《南京概况》里就介绍,“南京的党派社团众多,除国民党及民青两党外,已知的政治性的党团有三四十个,绝大部分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操纵或支持,其中为特务所操控或打入的有六个,受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有两个,帮会团体有三个。其他如公会、同业工会……参加的分子也良莠不齐,且多被C.C.系以‘社会训练’和‘派遣书记’等办法,加以控制。”书中对特务武装组织的介绍也十分详尽,例如“特务武装组织计有:属于伪国防部系统之‘人民服务’总队第一总队、‘戡建’大队、‘绥靖’大队三部……”再看“戡建大队”的介绍:“该部驻南京……组织情况不明,只知有官佐四十八人……每组十六人,每人均配有新式手枪,从事暗害等特务活动。”
可以说,《南京概况》是民国南京的“户口簿”。
渡江战役发起前,它与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编撰的《南京调查资料》一起被送到渡江大军手中,为解放、接管、建设南京提供了第一手信息。此外,为了做好接管工作,金陵支队还印了“入城守则”,翻印了南京地图,印制了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符号,以及接管物资登记表各万余份。
历史新篇章
4月20日,渡江战役的枪声正式打响。
这天下午,金陵支队也踏上征程,徒步行军,向南京进发。
由于各队宿营行军地点时间不同,进入南京指定接管单位的时间也不同。4月26日,宋任穷率金陵支队首批成员进入南京,后续部队也相继到达。
南京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市军管会)于4月28日成立,对南京实施军事管制,统一管理全市军事、民政等事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
5月1日,中共南京地下党员和解放军渡江南下干部共3000多人在原国民大会堂内举行会师大会,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成立新的中共南京市委。刘伯承任书记,宋任穷任副书记。
这一天,金陵支队名称正式撤销。对南京的全面接管由此开始,金陵支队的南下干部全部进入军管会和市委工作。
当时,中共中央对南京的接管政策是“盖锅”政策,即用一片片的锅盖把“锅”盖起来,然后按系统原封不动地整体接收。
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随后,市及区县公安部门、区级政权机构也迅速建立。
新市委采取了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和自下而上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接管方法。加上接管前准备充分、接管干部纪律严明,接管工作进展顺利。仅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对原属国民政府一府五院和南京市政府系统的1191个单位的接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从4月3日组建,到5月1日撤消番号,金陵支队仅存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
但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这支队伍完成了自己的特殊使命,凭借他们的“绝密文档”,南京得以顺利回到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