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17日,上海《大美晚报》登载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丁玲女士失踪》。《大美晚报》是美国报业公司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消息来源于租界。
紧接着,上海、天津、北平一些报刊相继报道丁玲失踪的消息。
丁玲的忽然失踪引起了国内外文艺界的极大关注。
那么,丁玲究竟去哪了?
丁玲被捕的经过
1931年2月7日,胡也频被杀害,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胡也频牺牲以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丁玲,翻译是冯达。冯达的关怀令丁玲无法拒绝,1931年11月他们住在了一起,不久结婚。
1932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左联党团书记,担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冯达则在中共江苏省委《真话报》工作。
丁玲与冯达
“一•二八”事变后,丁玲和冯达出于安全考虑,搬离了上海善钟路沈起予家,东住几天西住几天,1933年春天搬入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一幢红砖洋房,住顶层四楼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子,做饭在楼道里,厕所每层公用。
左联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开会接头都是在某人家里或某个临时地点,丁玲是左联党团书记,她家里就是一处党的秘密联络点,因为地处公共租界,比较安全。
1933年5月13日晚上,冯达9点多才回到家。他去看两个《真话报》通讯员,在窗下喊了两声无人回答,却看见屋子里灯光摇晃,并有杂乱的脚步声。冯达急忙转身离开,回到家用钥匙开门时,看见马路对面影影绰绰有一个人。他告诉丁玲,他们的住所可能被特务盯上了。
5月14日,丁玲要去正风学院参加文艺小组会议,冯达还要去看那两个通讯员。早晨两人离家时约定,中午12点之前一定回家,到时如一人未回,另一人要立即离开。
丁玲特意绕道去告诉左联党团成员穆木天、彭慧夫妇,并说如果下午自己不来,就可能出了问题。
丁玲11点半回到家,未见冯达。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来找冯达。他听丁玲说了情况,不以为然,反倒拿起桌子上的《社会新闻》看了起来。潘梓年是一年前丁玲入党仪式的主持人,丁玲看到他沉着从容的样子,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
就在这时,楼梯上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门砰地被推开,上海市公安局督察员马绍武(大特务史济美的化名)等三人闯入屋内。
丁玲与潘梓年被捕了。
租界的治安自成系统,不经过租界巡捕房,国民党不得随意在租界捕人。马绍武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个意外情况,让抓捕之事一下子闹大了。
丁玲与潘梓年被捕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应修人来到丁玲寓所,走到三层与四层楼梯拐弯处,突然发现上下都有特务,进退不得,在搏斗中破窗跳楼,跌落在楼房后面小巷里。特务见死了人,立即惊慌跑走了。
次日报纸报道了昆山路上的一具男尸,这样,丁玲居住的小洋楼一下引起租界巡捕的注意,而丁玲失踪的消息也迅速披露于报端。
经过追踪探寻,丁玲被捕的经过渐趋明晰。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纷纷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但都未能成功。
“他也许是受了骗,酿成了大罪”
被捕次日,丁玲与冯达被秘密解往南京。
丁玲怀疑是冯达出卖了自己,冯达赌咒发誓说自己没有,丁玲就相信了他。
丁玲,摄于1933年
在丁玲遭绑架一事中,冯达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普遍的说法是,冯达出卖了丁玲,早在1933年6月10日《文化界为营救丁潘宣言》中就称:“有冯达者于五月十四日带领多数便衣暗探到丁玲住所……”他们只注意到冯达是同特务一起进来的,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冯达故意拖延了时间,以为丁玲已经离家。
冯达再次去看两个通讯员时被捕。但他带领特务回家,已是“下午一时许”。他与丁玲约定的离家时间是12点。“他盘算已经超过了我们约定的归家时间,我一定早已离家走避,而且家里任何可疑的东西都没有,不会出事,所以说了住家的地址。”丁玲后来在《魍魉世界·绑架到南京》一文中写道,冯达进门后看到丁玲和潘梓年,“猛的一惊,然后就低下头,好像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潘梓年,他木然地、无神地往床头一坐……”
在《魍魉世界》里,丁玲说:“他也许是受了骗,上了当,以为可以混过去,所以讲出了我们家的地址,还可以说是一时的错误,酿成了大罪”。丁玲认为冯达只是“一时的错误,酿成了大罪”,她真正气愤的,是后来冯达到国民党机关去做翻译,心甘情愿为国民党做事。
她没被处死,完全是因为她的名望
1984年6月24日沈醉致丁玲信中,对她被捕后未遭杀害做过解释,说当年反动派“对您和一些知名人士不敢随便杀害,是有八个字的原则,即怕‘社会舆论、国际影响’”。
丁玲被捕后,面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劝降和“洗脑”,但却从未屈服。
丁玲1938年在延安(美联社记者霍尔多·汉森摄)
特务们放出恶毒的谣言来中伤、诬蔑丁玲。特务曾数次将国民党特务编造的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的所谓“社会新闻”放在丁玲房间,说丁玲已经放弃共产主义,背叛共产党,早已“自首”、“叛变”,还编造丁玲与大特务马绍武已经同居的消息,称马绍武被杀是丁玲的另一个相好与其争风吃醋的结果,诬蔑丁玲是如何的不堪,是如何的风流下贱等等,不一而足。
后来,沈醉就丁玲是否叛变也做出详细解释:“丁玲同志未被杀害,绝不是因为她自首、叛变。她如果自首叛变,我们这些人不会不知道。她没被处死,完全是因为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很大,还有蔡元培、宋庆龄、鲁迅这些著名人士的援救,还有外国人的声援,国民党反动派怕把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
1937年2月,丁玲出狱,随后被一路护送到了延安,成为了第一个到达延安的国内知名女作家,受到了毛、周的热情接待。
1937年,毛泽东书赠丁玲《临江仙》
毛泽东专门写词送给她,夸赞她“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种殊荣,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