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元旦,山东即墨一座农村小学。几名青年意气风发,站在鲜红的党旗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刚念完第一句,一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就“哇”地一声恸哭起来。
他叫艾奇,18岁,刚参军两年。因为文化成绩出色,已经当上了基层指挥员。
宣誓时,艾奇想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入党介绍人、连长杨其昌。1945年除夕夜里,杨其昌在攻城激战中身负重伤,倒在他身边。弥留之际,还鼓励艾奇要勇敢杀敌。
而艾奇三次申请入党,三个介绍人都牺牲在之前的战斗中……
悲痛感染了同时入党的战友。几个人用哭声相伴庄严的誓言,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此后,艾奇南征北战,在血与火中实践入党誓词。离休后,他来到南京,发挥余热,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被誉为光荣传统的“播火人”。
艾奇
拒绝九百斤小米,拄着树枝追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艾奇曾有一次转业回家的机会。
那是在济南战役中,他所在连队147名战友打得仅剩17人,艾奇的右腿骨也被打断。夹板用完了,卫生员只能用刺刀当夹板,绑在他的腿上固骨止血。
就这样,艾奇仍坚持不下火线,躺在地上指挥部队完成攻坚任务。
战斗结束后,艾奇被转到后方医院治疗。因为年轻,身体根底好,两个月后就基本康复了。
只是,一块弹片留在了胫骨内,伴随了他一生。
不久,医院组织股长劝他转业回家。回家,可以领取九百斤小米,娶妻生子,不必再流血牺牲。
艾奇拒绝了。
他想到了自己的入党誓词,想到了身边倒下的战友,坚决要求返回原部队继续参加战斗。
很快,他和同期疗伤的战友拄着树枝,追赶上已奔赴淮海战场的部队……
1949年5月解放上海后,时任指导员的艾奇(右一)与党支部“一班人”合影
艾奇的一生中,曾参加过平度、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抗美援朝、一江山等著名战役与战斗,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多次,获得了解放勋章、朝鲜国旗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谈及战争,艾奇这样阐述:“我们的启示:一是只有经过战争洗礼的人才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二是烈士们是真正的英雄。”
也因此,他无时无刻不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
艾奇与妻子刘禄曾相识于朝鲜战场
离而不休,“播火”人生实践革命誓言
1983年8月,55岁的艾奇离休,进入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
“革命了几十年,还能为人民做事,就这样坐下来养老了?”
于是,艾奇以笔代枪,继续“战斗”。
为了写作,他千里迢迢来到英雄连队、广阔农村、改革开放前沿。白天采访,晚上创作,写出了《中国第一乡》《下丁家人》等10部著作,成了著名的军旅作家。
而艾奇离而不休的晚年生活中,最值得称道的事,当属他和几位离休老战友组成的“跨世纪老共产党员宣讲团”。
宣讲团在南京军区某坦克训练基地受到官兵热烈欢迎(摄影:练红宁 耿联)
不说教,不灌输,不打官腔,不说套话,敞开心胸……这支特殊的宣讲团用朋友间讲故事的方式演绎党史、军史,得到了人们的真心喜爱。新世纪初,他们把为年轻一代讲传统作为己任,用500多场报告震撼人心,誉满石城。
一次,艾奇应邀到江苏省人民法院做报告讲传统。两个小时内,台下四百多名法官无一人走动,鸦雀无声,许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宣讲团在南京军区某坦克训练基地受到热烈欢迎(来源:中红网)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他们的新闻,《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点赞他们“老当益壮志更坚,老共产党员们义务作报告”。
面对荣誉,艾奇和宣讲团成员表现淡然:“就是给年轻人点把火、添把柴、加把劲的,用老头不高的蜡烛燃旺年轻人的青春之火,比起牺牲的战友,做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艾奇是病倒在宣讲台上的。
2005年3月22日,艾奇在某单位做宣讲。人们发现他脸色蜡黄,劝他别再讲了。他却摆摆手:“我都准备好了,一定要讲完。”
讲完课后,艾奇才住进医院,与病魔顽强抗争。在艾奇住院期间,他当年班里的战士、迟浩田上将还亲笔题写了“愈挫愈奋,所向无敌”送给他。5月4日,他不幸离开了人世。
5月6日,正值五一长假期间,但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里还是来了很多人。从将军到士兵、从老人到孩子、从老师到学生……无数人自发前来,为这位不知疲倦的“播火人”送别。
晚霞胜火。
“播火人”艾奇的一生,恰如他在书桌上写下的座右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