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日,儿童节。
南京南,雨花台烈士陵园西殉难处,红领巾广场竣工。它是由全省700万少先队员每人捐献一分钱兴建的。
“红领巾广场竣工仪式”请柬(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誓做革命接班人
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英魂励后人。
1980年2月, 雨花台下的南京雨花台小学和工农小学(现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向全省少年儿童发出了开展“向雨花台烈士致敬”活动的倡议。
倡议在活动中做到:
每人认真学习一位烈士的英雄事迹;背诵一段烈士的豪言壮语;写一篇学习烈士的体会文章;大、中、小队分别召开一次“向雨花台烈士致敬”的主题队会。
并且倡议,在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的同时,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每人敬献一分钱,在雨花台兴建红领巾广场,以表示学习先烈,继承革命遗志,誓做革命接班人的坚强决心。
一分钱, 一颗心,不浸汗水,不忠诚
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支持下,全省兴起了为红领巾广场捐款的热潮。
为了挣得一分钱,城市的孩子拣废纸、收废铜烂铁、拣碎玻璃、糊纸袋、缝手套、敲石子;农村的孩子拾粪、割青草、采树种、搓草绳、剪兔毛。
小小一分钱,牵动着千百万孩子的心,少先队员们喊出响亮的口号:“一分钱, 一颗心,不浸汗水,不忠诚。”
许多地方的学校里为筹款设立了“心意箱”,连幼儿园的小娃娃也搬来小板凳,站在板凳上往“心意箱”里投钱,还很骄傲地说:“我们明天就是少先队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着红领巾广场的兴建,上海、湖南、四川、辽宁和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少先队员们汇来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钱款。
全国各地捐款单位及经费(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许许多多带角带分的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少先队员工工整整地写着:“收下吧,请收下,红领巾对烈士的敬意;收下吧,请收下,我们向烈士学习的决心!”
少先队员将7万元分币捐献给雨花台
短短两个月,一分一分的硬币汇成了7万元。
一代建筑大师最后的作品
为了设计出红领巾广场的最佳方案,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南京市园林设计院、南京市城建局都派出设计人员,前前后后一共绘制了30多张设计图。
最后,还是由80多岁高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亲自操刀,集各张设计图之所长,完成了最后定稿。
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紫金山天文台等等建筑,都是出自杨廷宝之手。
他为能设计红领巾广场而自豪,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曾设计过不少的建筑,很多建筑所花的费用是十分巨大的。7万元在建筑业上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可今天这7万元凝结着700万孩子的诚挚心意。我们一定要设计得更好些,更精些,更坚固些,让少先队员们筹建的红领巾广场与烈士的精神一起永久共存。”
这是建筑大师设计的最后一件作品,也是他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
红领巾广场少先台设计图
星星火炬 闪闪发亮
1981年6月1日,红领巾广场正式动工。
这一天,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少先队员代表来到雨花台,他们带来了当年新四军根据地茅山的樱松柏,盐阜新四军军部的泥土,周总理故居的井水,瞿秋白烈士生前喜爱的白秋菊、白玫瑰,恽代英烈士家乡的山石……他们带来了全省少先队员和少年儿童的心意。
整整一年后,1982年6月1日,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名优秀少先队员以及南京市1400多名少先队员隆重集会,庆贺红领巾广场胜利竣工。
建成后的红领巾广场座落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西殉难处,这里是埋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志士的忠骸最多的地方。
红领巾广场设计图
广场的主体建筑,花岗岩建成的少先台庄严而肃穆。少先台为单檐三开面对称形结构,碑高6.5米、宽5米。碑身正面中心,镌刻着少先队组织的标志——星星火炬的立体图案闪闪发亮,背面则刻有碑文,记载了红领巾广场兴建的经过。
碑身正面镌刻着星星火炬立体图案(张俊哲/摄)
少先台背后碑文(张俊哲/摄)
碑文如下:
公元一九八零年江苏省少先队开展了“向雨花台烈士致敬”的活动,广大少年儿童在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的同时,一人敬献一分钱(共七万元),建造“红领巾广场”,以表达祖国下一代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竣工仪式上,一双双小手举过头顶,整齐划一;一双双眼睛注视少先台,坚毅有力。队歌响起,激越嘹亮。
“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