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陈德风:从退伍军人到“金牌工人”

发布时间:2020-06-1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20年新年伊始,病毒肆虐,举国抗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穿梭在地下世界,与蛰伏其中的电缆打交道,全身心投入战“疫”保电。

陈德风就是战“疫”一线的电力保障者之一。

作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苏逸电缆部主管,疫情发生以来,陈德风一直坚守工作岗位。

而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电缆管道中,他已经干了30多年。从电缆专业“零基础”的退伍军人,成长为如今的“金牌工人”。

陈德风.jpg

陈德风

退伍军人,电缆专业“零基础”

毕业于南京旅游学校(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陈德风,最早是金陵饭店的一名员工。

这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金陵饭店有着“神州第一高楼”的美誉。

但陈德风自小就有个军人梦,只是由于父母反对,加之年龄还不够,不得不等待。“1982年,我18岁,就去报名入伍。结果不仅符合审核条件,还达到了空军的身体素质。”

和家人表了决心后,陈德风毅然入了伍,成了一名空军地勤。新兵连训练一结束,他就以出色的成绩进入制氧专业。四年部队生活,陈德风表现优异,两次获得连队嘉奖。

陈德风在部队时的照片.png

陈德风在部队时的照片

1986年,陈德风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南京供电局当一名电力电缆工。

第一天,师傅们给新人介绍电力,陈德风一听,心就凉了半截。“我本来学的是文科,部队里学的又是制氧,对电力电缆一窍不通”。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也让陈德风“想干又害怕,不敢去”。

这时,陈德风的班长鼓励他:“只要搞清电的原理,胆大心细,就不会有问题。”陈德风也告诉自己:“在部队干得优秀,不能在地方干差了,一定要好好干。”

刚工作时的陈德风.png

刚工作时的陈德风

此后,陈德风跟着师傅,多学多练,成了新人中第一个能“爬杆子”的。“就是爬电线杆接电,这得需要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做。当时还闹了个笑话。”

原来,15米高的电线杆,陈德风凭着刚掌握的知识顺利爬上去,下来的时候却犯了难,最后干脆抱着电线杆滑了下来。

28本笔记见证“金牌工人”成长之路

如今,电缆专业“零基础”的退伍军人,早已成了人们眼中的“金牌工人”。成长的秘诀,就藏在陈德风的办公室里。

打开陈德风办公室的一个柜门,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摞摞笔记本,不少纸张都已泛黄。

那是他工作30余年留下的28本工作笔记。“大概工作第二年就开始记,一年记一本,后来因故丢了5本。”

1995年,陈德风被选中参加美国G&W公司组织的高压电缆培训班。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学习,他获得了理论和操作第一名,取得江苏省第一张国际认可的高压电缆安装资质证书。

施工中的大行宫变电站.png

施工中的大行宫变电站

       学成后的陈德风,也有了底气。当1998年220kV大行宫变电站开始建设时,陈德风站出来,提出让自己和同事独立完成所有电缆工程施工。

“这里要在一年内投产送电,而负责安装的日本人却说不可能。我就说‘我们自己装’。”这是南京市第一次独立完成高压电缆施工。

“半年左右就安装完了,一次性实验成功,前两年搞了一次检查,还是好得很。”

每一次电缆作业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陈德风都一一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本子越来越厚,专业也越来越精。可以说,28本工作笔记,记录下电力系统电缆专业“金牌工人”的炼成史。

陈德风的工作笔记.jpg

陈德风的工作笔记2.jpg

陈德风的工作笔记

随手翻开一本笔记,日期、天气、地点基础信息应有尽有,现场电缆安装的尺寸、长度、盘数、步骤、责任人……均清晰可见。

没想到的是,保存好的笔记,还发挥了大作用。

2009年,江宁某地电缆突发故障,需尽快抢修。陈德风赶紧找出2008-2009年的笔记本,核查当时变电站出线、电缆型号、电缆接头数量等信息。到了现场后,有关人员还在调查运行档案,陈德风已完成事故原因研判,安排好应急抢修小组,为事故抢修节省了重要时间。

战“疫”保电,坚守工作岗位

2020年3月中旬,“战疫”正当时。

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南京220千伏富城变电站举行。

宣誓的,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党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新发展的年轻党员,领誓人则是陈德风。

陈德风(中)带领年轻党员宣誓(来源:新华日报).jpg

陈德风(中)带领年轻党员宣誓(来源:新华日报)

疫情发生以来,他坚守工作岗位,做好电力保障工作。作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更是在战疫情、保供电、促发展中率先垂范。

事实上,工作30多年,陈德风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年假,甚至很多年里,连周六周日也不休息。

因为工作忙碌,陈德风不得不忽视了家庭,对儿子有着说不出的愧疚。

“从小到大他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我几乎都缺席了。”陈德风说,每年冬夏用电高峰期,都是电缆工人最忙的时候,而且电缆工程一开工,中间基本不停,“有几次,说好了要去,结果还是没去成。”

家庭里“缺席”的父亲,是徒弟们眼中最敬业、最用心的师傅。

2006—2009年,陈德风陆续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成立。他将自己电缆施工、研发经验倾囊相授,团队的年轻人迅速成长。

2008年,陈德风作为教练带队参加全国电力行业电缆技能竞赛.png

2008年,陈德风作为教练带队参加全国电力行业电缆技能竞赛

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jpg

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走进工作室,大大小小的荣誉摆满一面墙。其中不仅有陈德风的荣誉,还有团队的荣誉。“看着他们成长起来的。现在我的徒弟们,有的当上了电缆室的副主任,有的被评为省公司‘苏电工匠’。”每每说到徒弟,陈德风总是一脸骄傲。

疫情期间,在他的倡议和带领下,“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向江苏省人民医院捐赠了22400元人民币,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常年工作在一线的陈德风先后获得15项国家级创新成果、29项国家专利,直接负责重点大型电缆工程26项。30年来,他带领团队施工安装电缆从未发生故障,节约抢修成本约2500万元。

【责任编辑:耿朴凡】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