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样本:花农成“码农” 花田变“硅谷”

发布时间:2020-06-0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每年夏季,白兰花盛开,花香充盈着大街小巷,南京城便有了夏的味道。

南京人极爱白兰花,晃荡的出租车里,老人家的鬓角白发间,儿童的衣襟扣眼中,白兰花无处不在。

在“老南京”的记忆中,南京的白兰花大多来自一个与花有着不解之缘的地方——花神庙。

凤台门外花神庙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定都南京。为设御花园,明太祖朱元璋调迁各地花匠于凤台门一带,育植百花。

此后百年,当地居民多以种花为业,花农们修建起供奉百花仙子的庙宇,名为花神庙。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35.jpg

明代造园专著《园冶》

明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曾提到花神庙地区兴旺的花业,“南京的凤台门,贩花扎架,处处皆然”。

声名渐起后,花神庙成了这里的地名。

晚清文人甘熙在其著作《白下琐言》中提到:“凤台门,外郭十八门之一,凤台门有花神庙。”

南京解放后花业迎来大发展

近代以来,花神庙的花业数次遭受战火摧残,花房、花树被毁坏严重,花农生活困苦,直到南京解放后,花业才迎来了大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40.jpg

王子冰(胡潇/摄)

年过八旬的王子冰,是花神庙的“原住民”,撰写了著作《花神庙随记》,熟知花神庙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据他介绍,1949年底,花神庙乡人民政府成立,下辖花神庙、南北中等十个行政村。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42.jpg

南北中村地名碑

“由于有着悠久的种花历史,群众基础也好,花神庙乡在当时被市和区选为试点乡,重点发展花业。”王子冰介绍说,“为了发展生产,政府向花农发放无息贷款,组织花农前往广州购买花苗。”

茉莉花易种植,成长快,当年就有收益。另外,修剪下来的枝条,还可以培育成小苗。花农很快还清了贷款,花神庙的花业重新开始兴盛,恢复了百花齐绽的盛景。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45.jpg

正在采花的花农

当时,花神庙主要种植白兰、茉莉、珠兰三种香花,国家统一收购,交由南京茶厂制作花茶。按照当时的收购价,白兰花每市斤18.4元,茉莉花每市斤11.2元,珠兰花每市斤50元,利润丰厚,“当时一般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30元左右。”王子冰说道。

勤劳致富 名扬四方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47.jpg

白兰花秋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

随着香花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花农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还完贷款后,许多人家忙着建住宅、盖花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列宁装逐渐流行。当南京城中还鲜有人穿时,花神庙已经随处可见。蓝色的上衣和裤子,里面搭一件白色衬衫,成为花神庙青年男女的标配。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49.jpg

劳作中的花农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花神庙毛家巷村和南北中村的花农,种花致富,先后购买了近二十辆崭新的“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

“当时,大家晚上经常骑着自行车出去看电影、看戏,其他地方都说是花神庙的‘少豪’出来兜风了。”王子冰说。

繁荣起来的花神庙,开始为人所关注,甚至一度成为南京城的焦点。

抗美援朝期间,种花致富的花农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支援前线积极筹款,数额足够购买一架飞机。

一时间,花神庙名声大噪。

一首名为《捐大炮、献飞机》的歌曲,广为流传,歌词写道:“捐大炮、献飞机,送给人民志愿军。彻底消灭强盗们,永远保卫着和平。”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53.jpg

歌谱《捐大炮、献飞机》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55.png

扫码听歌曲

到了1956年,南京举行国庆游行,花神庙用一辆花车,再次轰动全城。

花神庙的五一高级园艺生产合作社用好几千朵白兰花和茉莉花装扮了一辆彩车。车的正面竖着一座高大的门楼牌坊,牌坊顶部是三只用白兰花和茉莉花串成的展翅凤凰,两边立柱上还有红、白、黄、紫色的鲜花,串成二十多只大小不一的蝴蝶,栩栩如生,意为蝴蝶闹丰年。

当天,花车一出场,就引起了轰动,围观人群如潮。

进城开店 抢占南京花卉市场

改革开放后,花神庙花木生产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过去的纯生产型花卉基地开始涉足经营,花神庙迎来了又一次蜕变。

1981年,花神庙开办花茶加工厂,对自产鲜花和茶叶进行深加工,销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年产值30多万元;为搞好花木生产和销售,花神庙花卉苗木公司也应时成立。

随着花木种类和观赏性花卉增多,1983年,“花神竞艳”被评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458.jpg

“花神竞艳”牌坊

90年代初,为了扩大收益,花神庙还开始尝试鲜花的自产自销,花农进城开起了花店。

很快,南京花卉市场,几乎被花神庙垄断。

“新街口的花店在中央商场一进门的右手边,叫‘南京花店,老板姓关;夫子庙的花店,在大成殿旁边,叫‘花神庙花店;另外,雨花台还有一家‘花神庙第二花店。”王子冰回忆说。

天翻地覆,花田变硅谷

当时间跨入21世纪,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花神庙的花业却陷入了停滞。

变则兴,守则衰。

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花神庙的花民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大局观,他们主动拥抱机遇,融入新生活。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501.jpg

华为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503.jpg

中兴云计算中心

花神庙开始产业转型,发展软件产业。随着中兴、华为等企业的入驻,软件产业链逐步形成。2011年,中国(南京)软件谷揭牌,而花神庙,正好处于软件谷的核心区域。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

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持续推动重大项目、龙头企业、高端人才落户南京市雨花台区。

如今,在南京创新名城版图上,中国(南京)软件谷已成为当仁不让的“产业地标”。

这里拥有逾2500家软件互联网企业,近30万名涉软人才集聚于此,其中就有许多花神庙花农的后人。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508.png

花神大道

微信图片_20200608181512.jpg

如今的花神庙

花农变“码农”,昔日的大花园,成功转型为“中国硅谷”。

当好雨花台区“五城共建”排头兵、主阵地,争创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标杆区、示范区。在共同富裕奔小康的道路上,新老花神人正以勤劳与智慧,续写着新的创业传奇。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