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30日下午,汪维恒老人永远地阖上了眼睛。
在此之前,他已经好几天不能说出完整的话了。然而“我要求”三个字,他一直喃喃于唇间,坚持到油尽灯枯。
站在一旁的儿子汪仲远早已泪湿衣襟,他知道父亲临终前不停念叨的是希望恢复他的党籍.......
潜伏敌营二十年
汪维恒的“潜伏”生涯,始于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时期。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是宁波地区最早的4名共产党员之一。1928年,汪维恒遵照党组织指示,利用军需官学校毕业的优势,到南京打入国民党军需界,潜伏下来等待组织联络。
谁知这一等竟是十几年,汪维恒与党组织完全失去了联系,政治生命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潜伏的日子里,汪维恒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为了坚持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原名“汪益增”的他给自己改名“维恒”。
“维恒”二字,成为汪维恒在白色恐怖中坚强自省的写照。
等待寻找党组织的同时,汪维恒也没有闲着。他利用职务之便,在南京、洛阳、商丘等地救助、转移走散的地下党员。
1945年11月汪维恒在重庆
1938年8月,中共南京谍报机关的史永(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找到了汪维恒。对汪维恒来说,在长久的等待后,终于又与党组织接上关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其后,汪维恒将所掌握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国民党军队调动、武器弹药、军队运输补给等情报,源源不绝地传至党中央。
1943年,蒋介石密令胡宗南部准备袭击八路军。得到消息后的汪维恒焦急万分,立即借故赶到重庆,秘密辗转找到周恩来、林彪、伍云甫等人,汇报了西北各省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情况。
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八路军提前做了应对工作。
后来,蒋介石发觉八路军已发现其企图,并做好了准备,因此没有贸然行动。
临危受命去台湾
去台湾,是汪维恒“潜伏”生涯浓重的一笔。
1948年6月,汪维恒接到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的命令:去台湾,负责为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作后勤供应准备。
此时,汪维恒已是国民党南京联勤总部副司令兼经理署副署长,少将军衔。
曙光在前,却突然接到了赴台任命,汪维恒陷入了深思。他知道这一去,能否再回大陆是个未知数。
然而考虑到国民党军退守台湾后军事部署、武器配备、后勤基地等军事情报的重要性,汪维恒在向组织汇报后,毅然携全家赴台。
为了配合汪维恒的行动,党组织派遣地下党员许汉城同往台北,以印刷厂厂长名义往返台湾与大陆之间递送情报。
1948年汪维恒与家人在台湾
在他们二人的配合下,台湾的军事情报——部队换防、武器配备、美军顾问团活动情况一一送回大陆。
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短短几个月里,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汪维恒预感到最后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他时刻了解新动向,准备一旦接到密令就立即撤离台湾
据汪仲远回忆,他偶然一次因病睡在父母卧室里,半夜听见收音机声醒来,抬头见他们在听新华社广播。
1949年春,汪维恒突然接到史永的一封信,信里有一首盼故友回归的诗,意思是:迅速撤离台湾,返沪迎解放。
汪维恒立即向上司陈诚请假,借口母亲患病,先行返回大陆。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将全家留在了台北,其实妻儿离台的准备工作早就悄然就绪。
1950年初期,汪维恒与家人合影
归来的共产党人
1949年5月初的一天,放学归家的汪仲远被人抱起,塞进了一辆早已等候的轿车。一家人乘坐这辆轿车风驰电掣般开往基隆港,登上了最后一班返沪的轮船。
汪维恒一家人有惊无险,回到了上海。
先期回到上海的汪维恒被陈诚任命为驻沪淞沪区补给区副司令。
1949年5月27日,汪维恒以“投诚”形式率员向军管会代表顾准等人交接。当他告诉顾准自己是1924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时,顾准当场惊呆了。
眼前这位五十多岁的国民党少将,竟然党龄比自己还长十几年!
1950年中期,汪仲远与父母合影
潜伏国民党军需界二十年,汪维恒一直以共产党员身份做地下工作。然而解放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党籍并没有恢复,他重填的入党申请书因当时红岩办事处撤退匆忙而销毁。
虽然心里因此很苦恼,但汪维恒始终没有放弃要恢复共产党员身份的心愿。他曾对史永说过:“我已经老了,一生寄希望于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现在成功了,即使让我做个社会主义的清洁工,我也是开心的。”
汪维恒去世八年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来1027号批文:“恢复汪维恒党籍。党龄自1924年1月算起。”
汪维恒的遗愿终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