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前,邱文昆和他的光明书店给很多老南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家坐落于新街口的书店,门面不大、装潢简陋,但生意兴隆,前来买书看书的学生不断。原来,这家书店与别家不同,摊位上除有一般报刊外,还有《民主》《周报》《文萃》等进步杂志。
走进店堂,向书架浏览一番,你就会发现这里赫然陈列着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还有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
民国时期新街口鸟瞰
自立门户,店名寓意“渴望光明”
资料记载,在南京,光明书店的服务态度,可是独一份儿的。
你可以不花一文,从早到晚在书店里看一天书。累了,掏出馒头、烧饼在长凳上边吃边休息,也没有人向你下逐客令。
因为,这家书店的主人邱文昆,是位“邹韬奋迷”,立志要把自己的书店办成生活书店那样。
邹韬奋,民国著名报人,生活书店创始人。
其实,邱文昆来南京也是一个偶然。
1940年,邱文昆经友人介绍进入上海的中央书店当店员,因为年轻上进,颇得老板平襟亚的赏识,很快被提升为业务副主任。
1942年,汪伪政府里一名叫陆怡然的小官员,想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南边盘下一间门面,开办了“中央书店南京分店”。陆怡然没有经验,要求平襟亚派一名精通业务的伙计到南京来帮他主持店务。
邱文昆,就是这个人选。
刚到南京没多久,思想进步的邱文昆便成了中央商场地下党支部联系的积极分子。他不仅参加了“清毒运动”,还为地下党组织办的《女青年》等杂志担任经销商。
渐渐地,陆怡然发现邱文昆对于推销进步书刊很是热心,警告邱文昆:“你是店里的主任,办事要慎重,不能冒险。”
由于和中共地下党员杨才能等人关系进一步加深,邱文昆也越来越不满老板陆怡然的行径,想另立门户。
1943年前后的新街口
1945年上半年,邱文昆在中央商场地下党朋友的帮助下,在距离商场不到100米的地方找到一间铺面,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光明书店”。
“你这一店面为什么要取名‘光明’,难道现在的社会黑暗吗?”面对陆怡然的责问,邱文昆的回答掷地有声:“我渴望光明。”
特殊任务,接收大量“红色书籍”
1946年,随着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筹建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也被提上日程。尽管国民政府千方百计阻挠,但中共代表团还是在中山路360号设立了新华日报办事处,并在一楼开办书店,销售重庆《新华日报》及进步书籍。
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是幢两层楼、三开间的房子,店堂里陈列着毛泽东的著作、苏联小说、报纸杂志等。门前常年摆有皮匠摊和修钢笔摊,知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特务化装的,他们监视着每一个进出这里的人。
在南京地下党员的帮助下,邱文昆和特务斗智斗勇,找来五六个报童,每天守候在附近,一旦新华日报办事处派人送报纸来,即按约定办法,由报童把报纸拿走。
1947年春,国共谈判完全破裂,中共代表团不得不撤离。相应地,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也将撤销。
就在撤退前夕,地下党员盛知侠匆匆来到邱文昆住处,让他夜里两点带辆汽车到办事处旁边的巷口等着。
原来,很多进步书籍不好带走,地下党组织决定将这一批书籍送给邱文昆的书店,并再三嘱咐不要一分钱,但要绝对保密,希望书籍能在邱文昆手里发挥作用。
“绝不辜负你们的信任。”邱文昆当即托人雇了一辆私人汽车,又赶到自己的店里拿了三四打金星钢笔,招呼上两个知己的伙计,来到了约定的地点。
伙计们在装车,邱文昆则上了楼和好友盛知侠道别:“我没有别的报答你们,这几打钢笔就给你们带着到解放区去用吧。”
灯光下,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新华日报》南京办事处
谨记嘱托,进步书刊送给需要的人
邱文昆从盛知侠处运回来的,除进步报刊外,多半是毛泽东的著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以及一些解放区作家的作品。
这些“禁书”不能再公开在书店里卖了。邱文昆没有把这车书直接运到店里,而是送到了自己的住处收藏起来。
以后的日子里,邱文昆牢记盛知侠的嘱托,将其中一些著作送给自己熟知的进步青年。
虽然做了周密的安排,但光明书店有进步书刊的情况还是引起了特务的注意。1948年11月,邱文昆被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逮捕。
幸运的是,那时解放军接连取得胜利,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并没有多少精力放在邱文昆等案件上。经过地下党员的奔走营救,邱文昆被交保释放。
南京解放后,邱文昆把书店并入江南出版社,继续从事图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