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下党员亲历“远东第一大厂”新生

发布时间:2020-08-0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汪春耀老人今年91岁了。

70多年前,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汪春耀潜伏在南京永利铔厂,与其他地下党员一起护厂反搬迁,亲历了南京的解放和永利铔厂的新生。

后来,他在国家机关保卫部门工作了35年,直到离休。

至今,回忆起曾经的风云岁月,他仍挂念着千里之外的古城南京。

潜伏岁月

提起南化公司,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不过,它的前身南京永利铔厂,在年轻一辈中的熟悉度可能低了很多。

永利铔厂兴建于1934年,由“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创建,时为亚洲最大的化工厂,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

1948年时的汪春耀.jpg

汪春耀,1948年摄于南京

1946年,汪春耀从老家无锡来到南京,进入永利铔厂当工人。1946年7月,中共南京地下组织派王春海入厂开展工作,建立组织。

王春海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思想进步、充满干劲的年轻小伙汪春耀。在经过系统的思想教育以及细致观察后,汪春耀于1948年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那时,在永利铔厂的地下工作,主要是团结党外人士和群众,从中物色对象,建立组织,为壮大党的队伍打下基础。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国民党特务经常到工厂里来检查,为此我们必须找好掩护。”多年后回忆起那段地下工作,汪春耀仍记忆犹新。

汪春耀所说的“掩护”,其实是团结了一名国民党高官的儿子杨隆嘉。

据资料记载,杨隆嘉是永利铔厂高压部的技术员,父亲是杨宣诚,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外事局局长。

有一次,汪春耀等地下党员的行动被特务盯上了。特务来搜查,直奔杨隆嘉的宿舍。不过,当特务看到杨隆嘉书桌上放置的其父同美国海军上将的合影时,吓了一跳;又听闻其家庭成员皆在国民政府任要职后,彻底打消了搜查的念头。

汪春耀和其他同志,也因此躲过了这次危险的追查。

亲历解放

作为南京永利铔厂解放的亲历者,汪春耀至今还清晰记得,70多年前那场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护厂斗争。

1948年秋,国内政治、军事形势进入重大的转折时期。眼看大势已去,国民党当局加紧策划搬迁工厂以及各种物资到台湾。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厂永利铔厂,国民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f92fce055ae9577_size69_w500_h157.jpg

永利铔厂

铔厂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多数工人不同意搬迁,采取消极方式予以抵制。

1949年4月21日下午,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一四师的炮兵营迅速逼近永利铔厂,占领了西厂门外的凤凰山。此时,厂门口突然来了十几个土匪(百姓称“大褂子队”)。

护厂组织“同仁互助会”和厂方果断作出决定:想要进厂可以,必须缴械。

许是想要进厂后再做打算,这帮人居然真的放下了武器。“工人纠察队将他们带到江边的空房内集中,并警告不得乱说乱动。”

接着,永利铔厂的地下党组织与凤凰山的解放军取得联系。解放军一进厂,立即占领了各个岗哨,并在护厂工人的协助下,搜查出了隐藏的“大褂子队”。

“南京全市解放后,这批被缴械看管的反动武装人员全部被押送到了南京市军管会。”汪春耀记得,地下党支部于4月下旬公开活动,工作重点就转为筹建新的工会和协助厂方恢复生产。

汪春耀老人2010年时留影 通讯员供图.jpg

汪春耀老人2010年时留影 

无声战场

南京解放前,汪春耀还曾用笔杆子作战,打响了一场“无声的战斗”,刊物《工声》就是他作战的特别战场。

这本由地下党员担任主编,汪春耀等人协助出版的地下刊物出了第一期就受到了多方阻挠,被迫停刊多月。

“刊头是一个强壮的工人在红色曙光照耀下用铁锤敲打着一座大钟,一出刊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汪春耀回忆说,《工声》是“地下的”,只能用一些比较隐晦的短文、诗歌、小品等,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争取光明。

南京解放后,深受工人欢迎的《工声》也重新出刊,汪春耀被选为主编。在他的领导下,《工声》成为永利铔厂党组织的宣传刊物。

在南京工作四年多后,汪春耀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赴北京学习。后来,他一直奋斗在国家机关保卫岗位,曾参与破获了多起重大经济、文化等案件。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