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下,“小红花”与“周伯伯”

发布时间:2020-09-08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20世纪70年代初期,凡是来南京的内外宾,都要想方设法看看南京的“一大一小”,“一大”是指南京长江大桥,“一小”就是小红花艺术团。

这个成立于1957年的艺术团,是南京的一张特色名片。那时,一些重大的外事活动演出,几乎都是由“小红花”来承办。

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国政要来南京访问时,也观看了“小红花”的演出。他那温暖的笑容、亲切的教导,让“小红花”们终身难忘……

当年,“小红花”艺术团在表演.jpg

小红花艺术团,是南京的一张特色名片

周恩来总理来了

1971年5月中旬,南京市委的同志找到了张兰生,向其交代任务:“6月上旬,周总理要陪同罗马尼亚总统来南京访问,欢迎宴会后要观看‘小红花’演出。你们要全力以赴,把这台节目排练好。”

走出市委大院,张兰生既高兴又紧张。任务很光荣,但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怎么办才好?

回去后,张兰生和艺术团的老师们反复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孩子的节目应该有孩子的特点,内容上要充满时代气息,艺术上要有江南水乡的风格。同时考虑到迎接的是罗马尼亚的贵宾,还需编排具有罗马尼亚文化特色的节目。

节目内容大致确定了,接下来便是刻苦的排练。“小红花”艺术团的老师和孩子听说周总理要观看演出,个个热情高涨,一天排练三班,星期天也不休息。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6月5日晚10时,周总理陪同贵宾,笑容满面地步入演出大厅,“小红花”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总理来啦!总理来啦!”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周总理一边看节目,一边伴着音乐的节奏,右手轻轻地在腿上打着拍子,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每一个节目演完,他都带头鼓掌。

6岁的小演员郐萍萍抱着柳琴上场了,她坐在椅子上,两只脚还靠不着地。在弹完一曲优美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萍萍跳下椅子、抱着柳琴谢幕时,周总理朝她招招手。萍萍很机灵,放下柳琴走到周总理身边。总理问萍萍几岁,叫什么名字,又把她抱起来介绍给身边的罗马尼亚总统……

1971年6月5日,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小红花”演出,并接见“小红花”演员.jpg

1971年6月5日,周恩来陪同外宾观看“小红花”演出,并接见“小红花”演员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陪同外宾走上舞台,祝贺小红花艺术团演出成功。孩子们都围着周总理,争着和总理握手,又前呼后拥地把总理送出大厅。

分手时,“小红花”们恋恋不舍地对周总理说:“总理再见!总理再见!”周总理笑着说:“为什么不喊我‘伯伯’,是‘伯伯再见’,不是‘总理再见’!”

回到宾馆后,周总理针对表演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节目能够压缩时间,不要让孩子们疲累,同时嘱咐“小红花”们注意身体健康。

与周伯伯再相见

1972年4月初,北京又传来喜讯:6日,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南京访问,还要看“小红花”的演出。

这一次,省、市领导非常重视,提出彩排时会有相关领导观看审查。

4月4日晚,“小红花”进行了演出彩排。开始前十分钟,张兰生才知道亲临现场观看审查的竟是省、市委领导人许世友和彭冲。

演出开始,张兰生把节目单放在许世友面前。许世友顾不得看节目单,眼睛紧紧望着舞台,一声不吭。

彩排结束后,许世友和彭冲似乎赶时间,转身就要走,张兰生紧追在他们身后问:“许司令,彭书记,节目怎么样?请两位首长多指示。”

许世友回头看着张兰生,微微一笑,右手向上一扬:“我看,演得很好,后天晚上就这样演。”一旁的彭冲也表示赞同。

张兰生这才放下心来。

4月6日晚,“小红花”在后台化好妆。他们知道这场演出非同小可,把背熟的台词再背一遍,把会唱的歌曲再哼一遍,抓紧分分秒秒。

小红花艺术团的节目《智取威虎山》.png

小红花艺术团的节目《智取威虎山》

9时55分,周总理陪同外宾进入演出大厅,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台上的演出一个接着一个,周总理看得很是入神,一会儿两臂交叉抱在胸前,一会儿微笑着点点头,一会儿又看看节目单……

根据周总理之前的建议,这次的节目压缩在了一个小时之内。

合影留念之后,周总理在“小红花”的簇拥下走出演出大厅。这一次,他听到孩子们欢呼:“伯伯再见!伯伯再见!”

周总理关心孩子们的未来、爱惜人才的一片深情,让当年聆听他的教导的小红花艺术团的全体师生感念不已。

正是在周总理的关爱和激励下,小红花艺术团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少儿演出团体,成为南京一张靓丽的名片。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