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刘伯承聘请手下败将当教员

发布时间:2020-09-11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担任院长。

刘伯承常说:“搞剧团要有梅兰芳那样的名演员,开医院要有手到病除的高明医生,办学校则要有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队伍。”

但在军事学院成立初期,教员非常缺乏。尽管从华东军政大学调来一部分教员,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刘伯承大胆从原国民党军官中筛选一部分留作教员。

在聘请教员的过程中,还传出了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

战场成为手下败将

在国民党军队中,陈颐鼎有着“传奇将军”之称。

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期,他是护送周恩来的武装班成员;北伐战争时,他是攻打南昌的敢死队长;南京保卫战中,他指挥了激烈的光华门战役。

1945年,陈颐鼎率国民党军第七十军登岛,从日军手中接收台湾。1947年,国民党军为加强华东战场的军事力量,将第七十军改编为整编第七十师,从台湾调回大陆。在随后的鲁西南战役中,该师被刘邓大军全歼,陈颐鼎也成了俘虏。

在俘虏收容所里,陈颐鼎十分忐忑,不知共产党会如何处置自己,没想到,最后竟等来了刘伯承的一桌好菜。

在一个四合院里,刘伯承一边与陈颐鼎举杯畅饮,一边对其做争取工作。摆在陈颐鼎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拿路费回老家,二是留在后方解放区。陈颐鼎选择了后者。

陈颐鼎

1951年,陈颐鼎回到了南京。接到军事学院的聘书,他犹豫了,作为解放军的手下败将,怎么有资格去给他们上课呢?考虑再三,陈颐鼎没有按时前去报到。

见陈颐鼎一直待在家中不愿上任,刘伯承决定上门拜访。

两度登门遭婉拒

南京白下路,在陈颐鼎的家中,刘伯承见到了这位老相识。

一阵寒暄后,刘伯承直奔主题:“中央任命我担任军事院校校长,但教员严重缺乏,尤其像陈先生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员,更是奇缺。我此次登门,就是来请陈先生的,恳请陈先生屈驾本学院任职。”

陈颐鼎一脸为难,直言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不敢在胜利之师面前称师。

刘伯承笑着表示,胜利都已成为历史,军队要面向未来,迎接新的理论和战争模式的挑战。除了解放军土生土长的教员,也要充分发挥其他人的才智。

见刘伯承态度诚恳,陈颐鼎希望再给他两天时间思考一下,刘伯承答应了。

两天后,陈颐鼎仍未前去报到,刘伯承便带着秘书第二次登门拜访。

进门后,只见陈颐鼎因感冒躺在床上,刘伯承便让其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再去报到。见刘伯承准备离开,陈颐鼎坐起来,叹了一口气,表示自己还是无法胜任教员的岗位。

刘伯承拿出陈颐鼎过去打胜仗的经历举例子,认为他能成为一名好教员。见陈颐鼎沉默了,刘伯承决定再给他一点时间,便带着秘书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秘书说道:“陈颐鼎这个人架子太大了,您亲自登门他还不答应,是不是太狂妄了?”刘伯承拉下了脸,严肃地说:“陈先生是个难得的教员,他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所以,他讲课一定比别人讲得生动、深刻。”

城墙上的对话

刘伯承第三次到陈颐鼎家时,一反常态,没有提军事院校的事,反而带他一同乘车到了光华门。

登上城墙,刘伯承问道:“陈先生,14年前你指挥部队在这里打鬼子,当时的情形还记得吗?”

想起日军攻破城门,屠杀百姓,陈颐鼎一时悲愤,当场落泪。

听陈颐鼎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刘伯承提了一个问题:“日本人投降了,但他们会不会再来?”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但列强环伺,虎视眈眈。想到这里,陈颐鼎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我虽是败军之将,但仍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人就不能忘记中国过去的悲惨历史,不能让外国强盗再来逞凶狂!”

这一次,刘伯承终于打消了陈颐鼎原本的顾虑。

陈颐鼎在军事学院的留影

陈颐鼎在南京军事学院一直工作到1958年,后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参事室副主任,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