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宁、句容、溧水三地交界处的周岗、龙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七、八十年前,这里曾经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他们打鬼子、反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周岗烈士陵园(摄于2017年)
从大刀会到抗日自卫团
周岗绿杨村的王齐贤,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读过私塾、做过买卖,还练过武。
1937年年底,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土匪在乡下打家劫舍,百姓们没有一天是过得安生的。
见状,王齐贤挺身而出。他联络了附近村落的习武人士,自发组建起了大刀会,维护周边的安全秩序。同时,王齐贤收徒传艺,舞枪弄棒,颇有绿林好汉的架势,令土匪望而却步。
对于这支自发的农民武装,新四军当然很重视。
1938年7月,纪律严明的新四军挺进周岗。老三团政治处主任钟国楚率侦察班成立了民主抗日动员委员会,了解周岗地区抗日形势并亲自与大刀会的成员进行商谈。
随着交流的增多,双方逐渐熟悉起来。新四军了解到这是一支侠肝义胆、保家卫民的队伍;大刀会成员也明白新四军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背井离乡,奔赴战场。
王齐贤由衷地敬佩这支纪律严明、一心为民的部队,但其父亲却顾虑重重:“泽福乡邻固然光荣,而参加共产党随时会丢脑袋啊!”
王齐贤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接受了新四军的领导,在大刀会的基础上组织成立抗日自卫团。
神秘的“郭太和”
转眼到了1939年5月,在周岗庞家桥这个不足20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成立了一个看似是帮会的组织——“郭太和”。“郭太和”由高之桂、王贞玺、王成富等五人组成,他们拜把习武,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5月底,麦子成熟,新四军领导的江句溧抗日游击大队一部在绿杨村参加麦收。这天,正巧碰上从湖熟和秣陵关开来的日军前来抢粮。
双方激战,游击队寡不敌众。“郭太和”成员高之桂且战且退,掩护村民往芦苇荡里疏散,自己则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一同被抓的还有游击队的炊事员。
日军通过翻译问高之桂:“你是不是新四军?”高之桂应声而答:“我就是新四军!怎么样!小鬼子!”日军又问:“你是不是共产党?”高之桂没有片刻犹豫:“我就是共产党!怎么样!小鬼子!”
高之桂不卑不亢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日军。日军开了抢,高之桂倒了下去,紧接着又是一枪,炊事员也倒下了。
日军走后,村民们含泪掩埋了尸体。再次看到日军恶行的王齐贤找到了钟国楚,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加入共产党!”
在入党仪式完成后,王齐贤才知道,“郭太和”是江宁县东部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庞家桥党支部的代号;而他的四弟王贞玺、徒弟王成富、邻居高之桂早已是共产党员。
主动出击拿下碉堡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处境极其困难,王齐贤随同部队转战青龙山区打游击。
这天,新四军某部往江宁县龙都赶,此时已是县游击大队长的王齐贤率领警卫连也在途中。两支队伍有着相同的任务:消灭龙都镇王家祠堂里伪警卫师的一个连队。王齐贤召集警卫连班以上干部,研究如何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班长李修文像往常一样信心满满,拍着胸脯道:“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警卫连派20多人的短枪班为主力部队带路,欲趁着天黑拿下王家祠堂。很快,战士们发现战况不容乐观,王家祠堂门口架有机枪,对冲锋的战士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刻不容缓!李修文一跃而上,飞身扑到机枪口,用身体抵挡住了疯狂的扫射。战士们顺利冲进祠堂,全歼敌人。
时隔一个月,敌人又派出一个连进入龙都,他们挖壕沟、筑碉堡、拉铁丝网,看样子是要长期驻扎在此。
江宁县警卫连奉命再次配合主力部队拿下碉堡。战士们先是喊话,碉堡里的敌人居然以子弹回应。
王齐贤对着碉堡观察,认准了风向,命令战士们准备油火蜡烛,收集稻草树枝,在攻击的同时火攻碉堡。
熊熊烈火带着滚滚浓烟把顽固不化的敌人烧得鬼哭狼嚎,不得不从碉堡里仓皇逃出。战斗结束,新四军歼灭敌人一个连,一举扒掉了敌人的碉堡。
1942年,中共江宁县委开辟龙都区,向南京逼近。
许是叛徒出卖,许是行踪暴露。3月11日,包括王齐贤在内的县委领导的驻地被日伪军团团包围,密集的火力已将出口死死封住。
只能强行突围,王齐贤左右开弓,为战士们杀开一条血路,却在突围途中牺牲于秦淮河中。
周岗烈士陵园纪念碑(摄于2017年)
抗日烽火燃烧在江宁大地,先后有高之桂、王齐贤、徐文富、魏太富等十几位同志在龙都、周岗等地与日军的交战中光荣牺牲。
1995 年,江宁县民政部门将他们集中安葬,并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定名为周岗山西山革命烈士墓。
2012 年10 月,江宁区人民政府对周岗山西山革命烈士墓进行重修,将名称变更为周岗烈士陵园,同时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公殉职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39 名烈士姓名刻于碑上,供前来瞻仰的人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