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赴南极 她谱写“死亡地带”传奇

发布时间:2020-09-23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87年3月9日,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地质学家金庆民在南极长城站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这一年,金庆民48岁。

窗外白雪皑皑,冰川幽幽,这里的一切都让金庆民为之魂牵梦萦。

金庆民在南极考察船“极地”号上

扎根戈壁20年

金庆民出生在湖南炎陵县,高中就读于南京市第六中学(后与南京市第三中学合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了一部名为《深山探宝》的电影,片中地质勘探员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促使她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

毕业后,金庆民主动要求前往新疆工作。在她看来,戈壁、荒滩和崇山峻岭中有许许多多宝藏等待发掘。山高缺氧、断水断粮是勘探中经常遇到的事,但金庆民从来没有退缩过。

在勘探西天山铁矿时,金庆民将尼龙绳拴在腰间,从岩顶荡至谷底。当她采好矿样顺着绳子攀上岩顶后的下一刻,山顶冰脊层发生了滑坡。不难想象,如果再晚上一会儿,金庆民就可能长眠在冰雪之中。

金庆民在新疆一干就是20年,为国家勘明了许多矿藏资源。1981年,金庆民调到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常年寄养在外的孩子也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就当众人以为金庆民会就此过上安稳日子时,她又毅然前往西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等铅锌成矿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她跑了一万五千多公里,搜集了百余万字的资料和数百斤矿石标本。

没有人知道,在金庆民不足一米六的身躯里,蕴藏了多大的力量。

初赴南极

随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考察南极成了众多地质工作者的梦想,金庆民也不例外。

1986年10月31日,金庆民登上了“极地”号考察船,参加历时199天的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首次环球科学考察。

经历了50多天的海上航行,“极地”号来到了长城站。彼时长城站落成不久,各种设备都不完善。作为队中唯一的女科学工作者,金庆民和男队友一样,既当搬运工,又当建筑工,将上千吨物资卸运上岸后,又抢建了发电房、科研房、医疗文体房、气象观测场等场所。

金庆民在南极考察

在对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进行考察期间,金庆民每天清晨就带着干粮出发,爬丘陵、越沼泽,直到晚上7点才背着重重的岩石标本返回。

“假如我牺牲了,只需把我的头对着祖国,脚对着极点安葬,死后也要走到极点!”在深入危险地带时,金庆民曾风趣地这样说道。

1987年3月9日,金庆民在长城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探索“死亡地带”

文森峰海拔5140米,是南极洲最高峰,地处南极腹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夏季气温低于零下40℃,没有生命的存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

1988年11月底,随着一架飞机缓缓降落,文森峰登山大本营出现了六个人的身影——中美联合南极登山科学考察队,其中那个矮小的身影正是金庆民,她也是踏入南极腹地的第一位女性。

金庆民临上文森峰前的留影

手执冰杖、冰镐,脚蹬4公斤重的登山靴,背负25公斤的行李装备,考察队在冰川峡谷中艰难地行走。一天走下来,金庆民的脚踝处肿起了两个大包,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队伍到达1号营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卷着飞雪向人们袭来,小小的帐篷几乎要被掀起。“快,快砌冰墙。”在队长的带领下,众人把冰锯成一块块,在帐篷周围砌起冰墙,阻断了风雪。

为了不影响登山速度,好让队友抢在最佳登山期尽快登顶,金庆民最终放弃了攀爬主峰,一个人留在营地进行考察工作。虽然干了20多年地质,但金庆民从没有单独留在野外,如今一个人在这“死亡地带”,各种危险不言而喻。

目送着队友消失在冰雪之中,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

冰雪中的意外发现

与队员分开后的日子,金庆民每天在冰坡峡谷中攀爬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次又一次的滑倒,摔得她全身是伤。

12月2日,与队友分开的第四天。在海拔3200米的一处山脊上,金庆民发现了铁矿带。这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赤铁矿带,为了追溯铁矿带露天部分,她沿着陡峭的山岩走了11公里。

“祖国啊!为你的儿女自豪吧!”金庆民从背包里拿出一面五星红旗,牢牢地插在矿体的岩缝中。她向全世界宣告,这一矿藏是中国人发现的。

深夜11点,金庆民背着沉甸甸的矿石标本,准备返回营地。此时距她从营地出发已有13个小时,期间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进过一口食。步伐有些吃力,但内心的喜悦不断鼓舞着她前行。

突然,金庆民一脚踩空,掉进了冰裂缝。幸运的是,冰裂缝只有40多厘米宽,由于背着背包,没有整个人坠下去。此时,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铁矿的发现还没能告诉国家。她用手中的冰镐扒住冰沿,努力向上爬,终于脱离了险境。

次日凌晨两点,金庆民顺利返回营地,与攀登文森峰的队员会合。考察结束回国登机时,40多公斤重的矿石标本使得行李超重,金庆民选择舍弃自己的物品,带着矿石回到祖国。

此后,金庆民又于1990年10月22日踏上了去南极的征程,留下三赴南极考察的传奇。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