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册子 “用血的代价换来”

发布时间:2020-10-12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51年初,原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特务任宗炳落网,经审讯,一起南京解放前的谋杀案水落石出。

  1948年12月27日夜,任宗炳伙同其他特务,用极其残忍的手段,秘密杀害了三名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

  他们先用沾有药水的毛巾捂住“犯人”的嘴,致其昏迷。在夜幕掩护下,他们将人抬上卡车,运送至雨花台宝林寺后的山坡,活活掩埋。

  经确认,被杀害的三名共产党员中,便有《文萃》杂志的主编陈子涛。

640.webp.jpg

陈子涛

  临危受命 担任主编

  1945年10月,《文萃》在上海出版发行,初为文摘性周刊,第二年改为时事政论性期刊。胡绳、马寅初、施复亮、郭沫若、田汉等人常为其撰稿。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文萃》随之转型成为一份传递延安声音、痛斥国民政府黑暗统治、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真相的杂志,并很快在国统区的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中流行开来。

  不久,上海白色恐怖加剧,《文萃》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杂志主编黎澍被迫前往香港。

  《文萃》已不能公开出版,但是党需要通过它传播声音,广大读者需要它了解真相,上海地下党决定《文萃》杂志社全部工作转入地下。

  在这关键时刻,陈子涛毅然接替了《文萃》的主编工作。

  陈子涛坚定地说:“既然有那么多读者需要,我们就必须办下去。”

  一期杂志胜过一师人马

  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文萃社的工作人员,面临着中统特务的日夜追踪。

  为了陈子涛的安全,地下党将一笔较大数目的款项交给他,让他去租赁一所公寓,以便隐蔽。陈子涛想到刊物的经费不足,就借住在同事家里,却把这些钱用于作者的稿费。

  陈子涛还把编辑部和发行部分开,自己随身携带装满文稿的大皮包,住在哪里,哪里就是编辑部。

640.webp (2).jpg

陈子涛在文萃社工作时用的皮包

  陈子涛对《文萃》杂志倾注了全部心血,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身体因过度疲劳而更加消瘦。

  艰险的环境中,他以苦为乐,镇静乐观,以杂志为载体,努力传播党的声音,针砭时事,做人民的口舌。曾有一个国民党要员评价道:“一期《文萃》杂志的威力,胜过解放军的一师人马。”

  牢不可破的思想堡垒

  面对特殊的环境,陈子涛将《文萃》改为不定期丛刊秘密发行,杂志大小也由原来的16开本改为32开本,如一本小册子一般,可以揣进口袋,也可以夹在书中阅读。

  为了迷惑敌人,又能让读者找到《文萃》,陈子涛想了很多办法。

  《文萃》每期更换名字,以《论喝倒彩》《台湾真相》《新畜生颂》《人权之歌》《论纸老虎》等重要文章的题目命名;封面上“文萃丛刊”等字样也在后来被除去,只留一个肩扛大笔的小兵作为识别标记。

5e04938e9e304.jpg

名字多变的《文萃》杂志

  当《文萃》出到第九期时,更是用了两种封面:一种封面名字为《论世界矛盾》,封面右下角有个手握粗钢笔的标记;另一种封面名字为《孙哲生传》,上面印着孙科的半身像,落款“苏尹宁著,南京独立书店印行”,伪装得如一本国民党宣传期刊。

  据说,当特务们弄清楚《论倒喝彩》就是原本的《文萃》杂志后,书早已售完,而《台湾真相》又摆在书摊上,等他们知道原委要禁售时,书又卖完了。

  在国民党的眼皮底下,《文萃》的发行却是畅通无阻,成为国统区内一座无迹可寻又无处不在的思想堡垒。

  黎明前的生命绝唱

  1947年7月23日,第十期《文萃》刚出版而未发行之际,中统特务从抓到的发行员的口中,得到了印刷厂的信息。随后,主编陈子涛、负责印刷工作的骆何民以及负责发行工作的吴承德相继被捕。

  1948年4月,陈子涛等人被押往南京,关在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内。

  同年12月27日,国民党特务将陈子涛、骆何民和另一案的卢志英秘密活埋于南京雨花台,吴承德于1949年在宁波被杀害。

  后来,人们将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称为“《文萃》三烈士”。

  陈子涛在最后一期《文萃》的前言中写道:“亲爱的读者们,这本小册子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希望你保藏它,并把它传遍开去。一百年来志士仁人奋斗以求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大家行动起来,迎接这个新的伟大事变。”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