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泰斗金善宝 毛泽东口中的“白发老先生”

发布时间:2020-09-3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张治中的住宅中接见了潘菽、梁希等一批进步科学工作者。

在谈论时局时,毛泽东注意到坐在后排的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没有开口,便亲切地问道:“那位白发老先生有什么意见啊?”

毛泽东口中的“白发老先生”,正是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九三学社创社人之一的金善宝。

金善宝

爱看报的农学教授

1937年10月,一艘满载着男女老幼的轮船缓缓离开下关码头,向着重庆方向驶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金善宝坐在船舱内,眉头紧锁,为国家的命运忧虑着。

抗战时期,战士沙场以身报国,身处大后方的“书生”们,则为科研、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为团结抗战、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1938年4月,金善宝(前排中参加中大森林学会歌乐山郊游

金善宝的学生曾回忆,恩师经常在课上,“将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上的有关消息,讲给我们听,鼓励青年学生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对于金善宝来说,饭可一日不吃,《新华日报》不可一日不读。但在国民党的严格控制下,《新华日报》常常被迫“开天窗”,分送报纸的报童有时无故失踪,中大各院系教职工和学生们的订阅也纷纷被迫取消。

最后,只剩下金善宝所在农艺系的一份报纸,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保留了下来,成为迷雾中的灯塔。

1938年12月下旬,周恩来来到沙坪坝中央大学发表《第二期抗战形势》演讲,上千名师生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里,周恩来分析了当前抗战局势、敌我力量的变化与对比,还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精神。

台下的金善宝听得心潮澎湃:“共产党里真有能人呀!”此后,金善宝两次找到林伯渠,要求前往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因意外最终未能如愿成行,但他始终向往着延安、向往着共产党。

1956年2月,金善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三学社与“南京分社”

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一群怀有抗日救国之心的学者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自然科学座谈会,金善宝就是其中之一。

在周恩来、潘梓年的领导下,金善宝等部分座谈会成员担负起编辑《新华日报》“自然科学”副刊的任务。当时金善宝的身体不好,但只要一听说报馆有事,便立刻精神百倍地拿起拐杖,步行四五里山坡小路迅速前往。

“周恩来同志多次利用喝茶等方式接待我们,对我们进行各种鼓励和帮助。”金善宝晚年在文字中回忆这段山城岁月时满怀感情。

1944年底,中央大学教授潘菽与五四运动的带头人许德珩建立“民主科学座谈会,提倡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金善宝也加入其中。这就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九三学社的前身。

5c05e188360441f_size20_w534_h347.jpg

1985年,金善宝在九三学社成立40周年大会上讲话

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回迁南京。金善宝、潘菽等人坚持不公开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一个无形的“九三南京分社”,配合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中大学生在南京发起“五二〇”运动时,金善宝一早就赶往农学院大门前巡视,嘱咐学生游行时要善于斗争,避免无谓牺牲。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游行队伍行经珠江路时,受到国民党军警的围攻。参加游行的南京学生中,19人被打成重伤,28人被捕。

金善宝等九三学社成员一起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学生,并在教授会上联名发起营救学生的活动,最终迫使国民党当局将被捕的学生全部释放。

沉醉于科学的一生

作为中国小麦科学的先驱,金善宝一生致力于小麦育种的研究,这也与他曾经历过的一个教训有关。

1934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棉麦贷款协定。金善宝从进口的小麦中选取了一部分作为麦种,希望培育出适合中国栽种的小麦品种,没想到百余亩试验地的小麦全部患上了黑穗病。原来美国对麦子进行了特殊处理,一旦作为麦种,病菌就会侵染麦苗。

经此一事,金善宝深切地感受到要振兴农业,必须不依靠别人,培育属于中国的小麦新品种。

在重庆期间,空袭警报一响,人们就扶老携幼地前往防空洞躲避,但不是每次都有敌机来袭。金善宝觉得躲空袭太浪费时间,每次都继续工作,直到紧急警报响起才匆匆撤离。最危险的一次,金善宝只能在桌子下躲避弹片的袭击。

在敌机大轰炸的轰鸣声中,金善宝完成了《中国小麦区域》《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等重要论文。金善宝本就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工作的劳累加上战时生活的艰苦,使得他不到五十岁就已满头白发。

新中国成立后,金善宝前后接到五张任命书,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市副市长等职,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学农的,应以农为本,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小麦科学上。

2a6f763b6e0bcd6_size23_w471_h582.jpg

1950年10月29日,金善宝当选为南京市副市长

1950年,长江下游洪水泛滥,金善宝提出“多种马铃薯、移植冬麦度春荒”,挽回了华东地区农业受灾的损失;1951年,苏北地区遭到历史上罕见的寒潮,100多万亩小麦主茎被冻坏,金善宝提出了一系列补救措施,最终仍获得亩产二百多斤的好收成。

而他培育的南大2419小麦,更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最高每年达7000万亩,种植年限逾40年,衍生品种110个,对发展我国小麦生产起了巨大作用。

1997年5月26日,金善宝因突发消化道出血被送往医院。6月26日,他像一束成熟饱满的小麦,垂落大地。

参考资料:《金善宝》

                 《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五辑(总115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