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南京人大国徽往事

发布时间:2020-10-04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曾经的国民政府考试院,如今是南京市委大院。院内的3号楼,是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一个“浑身都是故事”的地方。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南京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则是其常设机关。常委会会议厅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法代表850多万南京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场所。

  走进会议厅,迎面一枚鲜红的国徽庄严地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央。这是1982年工作人员专程从北京“抱”回来的,与南京人大共同走过近40个春秋。

微信图片_20200929172302.jpg

国徽庄严地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央

  南京人大首次设立常委会

  1981年1月3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是南京人大首次设立常委会,奏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京奋进实践的时代序曲。

  会议选举刘峰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王敬群、朱启銮、吴良杰、廖运昇、沙轶因、李钊、单宗肃、章臣桓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补选章师明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常委会工作人员不足20名,与市政府办公厅同在一个小楼里办公,最大的会议室只能容纳20多人。

  “我们每次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就要到处租借会场。更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作为地方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象征——国徽,每次开会都要向友邻部门借用。”曾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老干部处处长的郝伟回忆道。

  从北京“抱回”国徽

  1982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到国家指定的生产厂家——北京机械厂订做一枚国徽。

  “生产厂家是国家指定的,不用担心国徽的规格和质量。我们唯一担忧的是,国徽系金属铸造而成,容易被碰撞受损。”郝伟说。

  郝伟和几位同事受领了从北京“抱回”国徽的光荣任务。“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把近10公斤重的国徽,精心包装好。运输途中格外小心谨慎,倍加呵护,举止神情都格外庄重严肃。”

  回到单位,打开包装,看见国徽秋毫无损,光彩照人,众人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仿佛看见一轮鲜红的太阳,希望在升腾!”

  从此,每逢召开常委会会议,郝伟与同事都要抱着国徽前往租借的会场。会议结束,再把国徽小心翼翼地带回,妥善地收藏在办公室里。“虽然辛苦点,但能和国徽形影不离,让我们感觉拥有一个神圣的事业,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国徽增辉添彩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市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加强,有了自己的办公楼,也有了一间可容纳近百人可供召开常委会会议的会议室。

  郝伟介绍说:“会议室装修时,为了衬托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形象,体现出国徽的尊严,我们在国徽后面配上绛红色的帷幔,反复比较国徽悬挂的高度、倾斜度,用最好的灯泡,精心调正光线,聚焦国徽,以求最佳效果。”

  如今,党的依法治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枚国徽数计着南京民主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愈显光辉耀眼。

【责任编辑:施金挺】
分享到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