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红扑扑的脸上,似乎一直带着笑意。送水、扫地、查票,动作熟练又干脆;为旅客提送行李、扶老携幼,又是那般步履稳健。
她叫王凤瑛,原南京长途汽车站站长。1982年,改革的大潮把她推到了汽车站领导的岗位上。这一年,在王凤瑛的带领下,南京长途汽车站就荣获江苏省优秀汽车站称号,又在1984年摘取全国文明车站的桂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凤瑛全心全意为广大旅客服务,先后获得江苏省劳模、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的荣誉像一朵朵绚丽的鲜花,无不渗透了王凤瑛辛勤劳动的汗水。
王凤瑛荣获“全国劳模”称号
南京长途汽车站的“微笑站长”
196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凤瑛与车站结下了不解之缘。售票员、检票员、站务管理员……每个岗位都有过王凤瑛的身影。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1982年,初接手站长的工作,王凤瑛暗自下决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难”字。
“肯定是要从旅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办法。”王凤瑛戴上404号服务证章,拎着水壶,面带微笑,走进候车室聆听旅客对车站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把同旅客联络的形式固定下来,她制定了每周四召开旅客座谈会的制度。除此之外,她还要求在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召开大型旅客座谈会,将旅客的批评意见落到实处。
一次,从安徽发往南京的空调客车出了事故,车队用普通客车转载旅客至南京长途汽车站,误点五个小时。耽搁了行程,旅客自然憋了一肚子气,一下车便涌向了站长办公室。
有人砸了车站的牌子,有人情绪激动地朝王凤瑛大吼大叫。王凤瑛依旧面带微笑,一面耐心地解释,一面帮助旅客联系食宿。不仅给退了空调费,还帮他们买好了第二天的中转票。
1986年2月的一天,一名孕妇在候车时突然早产,其家人急得大呼“救命”。听到求救声,王凤瑛立即奔了过去,一边用大衣裹住孕妇,一边让人通知广播室在旅客中寻找医生,又安排车将其送往医院,之后还购买物品去看望。
面对突发状况处变不惊,王凤瑛得到了旅客一致赞许。产妇出院后,特地订做了一面绣着“感谢你们,南京的亲人”的锦旗送到南京长途汽车站。
王凤瑛为旅客排忧解难,被亲切地称为“微笑站长”、“冬天的一把火”。在王凤瑛的影响下,无论谁在南京长途汽车站遇到困难,总会有一双双热情的手伸来,来往的旅客赞不绝口:“走南闯北多年,还是南京站里雷锋多!”
王凤瑛耐心接待旅客
以身作则的老党员
王凤瑛常问职工们:“在公路客运站工作,你们有何感受?”得到的回答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王凤瑛又何尝不是如此!自走上车站领导岗位,她八个春节都是在车站度过的,春运最紧张的时候,女儿和爱人轮流给她送饭。
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王凤瑛,从未耽误过工作。1989年12月,在连续值了三个夜班后,因为过度疲劳和伤风感冒,王凤瑛心脏病复发,晕倒在上班的路上。
病情稍有好转,王凤瑛强烈要求出院。她知道,春运的战斗号角即将吹响,车站缺人手。
跟往常一样,王凤瑛四点起床,不停地穿梭在售票厅、候车室指挥、布置工作,全然忘记自己是个刚出院的病人。
职工们忍不住拉住她:“站长,你就歇一会儿吧,难道还信不过我们大伙?”也有对此不理解的问道:“王站长,你这样拼命,到底图个啥?”
“我是一个党员干部,图的是交通客运事业兴旺发达,图的是祖国四化早日实现。”王凤瑛的回答铿锵有力。
在王凤瑛的带领下,南京长途汽车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在带领职工搞好服务的同时,如何改革创新,将车站引入快速发展的跑道?”王凤瑛时常暗自思忖。为此,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参加专业的学习,力求将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站务管理有机结合。
在她积极倡导和率先垂范下,南京长途汽车站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并把考核指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实行“等级服务制”,根据考核指标把服务员分为优秀、标准、普通、实习四个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后,车站效益逐年上升,员工凝聚力逐步增强。王凤瑛团结班子成员,带领职工在改革道路上奋勇争先,使车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正如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称赞的那样:“她是紫金山下的一颗明珠,改革潮流中涌出的一朵浪花。”王凤瑛既是深受职工爱戴的领导,又是他们中间普通的一兵,她那永不消失的笑容温暖着每一个匆匆路过南京长途汽车站的旅人。
参考资料:《把方便送给旅客 把温暖带给职工——记南京长途汽车站站长王凤瑛》
《南京当代人物大典·英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