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在江宁县坚持抗日斗争的诸多地方武装中,有一个由16岁以下的少年组成的队伍格外亮眼,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红小鬼班”。
刚开始,“红小鬼班”跟着江宁县的武装游击队一起活动,积累战斗经验。渐渐地,“红小鬼班”的孩子们老练起来,在班长王太福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
描绘“红小鬼”的连环画
1943年10月,“红小鬼班”接到中共江宁县委领导的游击连的命令,到西善桥活捉一个姓杨的日军暗探。
这天傍晚,王太福带领两名小战士走在西善桥街上,无意间打听到姓杨的暗探正在鸦片烟馆抽大烟。他们径直闯进烟馆,可进门一看,躺在床上抽大烟的有两个人,哪个是杨暗探?
倘若抓错了人,不仅完不成任务,还会给乡里乡亲留下不好的印象。王太福灵机一动,大声喊道:“杨先生!”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矮胖的烟鬼边吸烟边应声回答:“什么事呀?”人果然在这儿,王太福又道:“有人找你!”
杨暗探鸦片烟吸得正上劲,极不耐烦地又问:“谁找我呀?”此时,另外两名小战士已经贴了上去,一齐拔出短枪对准了姓杨的,厉声发话:“是抗日民主政府的李区长找你,跟我们走一趟。”
姓杨的一听,当即瘫软在床上,不敢动弹,被王太福等人捆了起来,送交给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处理。
原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江宁县谷里镇上,有个姓周的汉奸,经常将在抗日游击区刺探到的情报传递给日伪军。若不尽快拔掉这颗钉子,危害极大。这次,任务还是落到了王太福和他的“红小鬼班”身上。
想着不能像上次那样凭借运气打听到敌人的行踪,王太福与战友们细细制定了抓捕周汉奸的方案,派出两人侦查情况,先摸准周汉奸的活动规律、出没地点,然后速战速决。
经过几天的等待,“红小鬼班”派去的侦查员送回了情报:姓周的汉奸在谷里镇镇南张溪大湖村一户姓王的人家赌钱。
王太福一行人赶过去已是晚上八九点钟,王姓人家大门紧闭。门窗里果然传出一阵阵赌钱的吆喝声、吵闹声,但周汉奸究竟在不在里面呢?
一番商量过后,办法有了——借来木梯,由认识周汉奸的副班长爬上屋顶,掀开砖瓦,一探究竟。屋内高悬着两盏灯,灯火通明的,副班长一眼认出了赌兴正浓的周汉奸。
摸清了情况,王太福和大家一合计,假装是来参赌的,叫开了大门。因为天黑,屋主人看不清是什么人,只听声音觉得全是年轻人,真当是来赌博的,爽快地开了门。
“红小鬼班”的战士们挤进人群,慢慢挪到周汉奸身旁。王太福一使眼色,几支短枪瞬间对准了周汉奸。
“不准动!把手举起来,我们是新四军,专来抓汉奸的,不抓老百姓!”随着王太福这一声大喝,看到枪有些慌乱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周汉奸乖乖地举着手,被“红小鬼班”捆了回去。
没过几个月,又有一个狡猾的密探,乔装打扮成渔夫,闯进江宁县抗日民主根据地刺探军情,也被“红小鬼班”一举抓获。
真可谓是:红小鬼人虽小,但铲除奸细战果大!
1944年,王太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和“红小鬼班”的战友们一起随着大部队战斗在长江两岸。
参考资料:《新四军在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