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激昂 革命是他一生的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0-11-29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1943年6月14日,溧水白马区浮山至袁巷的路上,出现一队日军。

两个民夫抬着门板走在队伍中间,上面躺着一名被俘的年轻新四军战士,鲜血不断从他腰间的伤口涌出。

行至一小溪边,这位名叫周志远的战士猛然一跃,跳进了水中……

弦歌不辍

周志远出生于安徽一个官宦家庭。为追求真理,1935年,他离家北上,进入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求学。同年冬,他加入共青团江苏省委北平特别支部,任团小组长。

47d09e8b95e1b72012623f6b6582e9a3.jpg

周志远

1937年,周志远被派往上海办劳工夜校。除了向夜校读书的工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还经常深入工人家庭访贫问苦,与工人成为知心朋友。

周志远喜欢音乐,上课时经常教学员们唱《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每当唱到“流浪、逃亡,逃亡、流浪,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众人都不禁热泪盈眶。

在周志远的引导下,这部分学员多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由周志远等人组织成立,配合新四军十八旅主力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政权。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使队伍走上党领导的有组织、有纪律、有战斗力的轨道,周志远谱曲填词写成《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进行曲》,在队伍中传唱。

“不怕它,狂风骇浪、波涛万顷,挡不住我们革命斗争的雄心,我们是英勇的太湖支队,是苏南抗日的尖兵……”

歌曲伴着涛声,激励战士们英勇奋战在太湖旁。

挺进溧水

随着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锡南办事处奉令撤销,周志远抵达茅山地区,后被分配到溧水工作,先后任中共溧水县委组织部长、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新桥、白马、韩胡……到处都有他宣传抗日的身影。

1942年春,周志远在方家边村举办党员骨干训练班。如以往一样,他喜欢自己作词作曲,用歌声提高众人的政治觉悟。

唱到“青的山、绿的水,锦绣的山河”时,他表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该被侵占,中国人民一定能赶走日本侵略者;唱到“美的衣、鲜的食,谁的功来谁的力”时,他说这是工农大众之功、劳苦大众之力,应共同推翻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亲耳聆听他讲课的党员,多年后仍称赞周部长讲话易懂、深刻感人,让人记忆犹新。

任副县长后,周志远一度兼管行政、上层人士统战等多项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仍会挤出时间,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志。

县财经科干部到伪化区催征秋季公粮时,因人地生疏,不知如何开展工作,颇感为难。周志远得知后一同前往,找到当地倾向于共产党的乡长,要求其协助催征并保护征粮干部安全。

在周志远的指导下,征粮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激战浮山

1943年4月,国民党顽军大举进攻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溧水一带,新四军十六旅在一场战斗后撤出溧水新桥中心区。

周志远随同县政府机关人员撤到溧武公路南侧白马区浮山一带,负责保护十六旅后方医院伤病员和县政府机关的安全。县武装一部以及白马区大队在他的带领下,出没在敌伪据点旁的村庄,监视敌情。

6月中旬的一天,十六旅特务营两个连队到白马区行动。为保障主力部队宿营安全,周志远带领县大队一部深入浮山宿营,防范日伪军偷袭,一夜未曾合眼。

14日上午,众人正在山中慈恩寺休息时,眼尖的战士发现日军正沿着山沟靠近。周志远当即命令队伍撤退,而他则带几名战士向西去阻击敌军,掩护撤离。待队伍翻过山峰安全转移后,他又命令跟随的战士全部后撤,独自一人持枪与敌周旋。

直到战士们全部撤退,周志远才向山顶撤退,就在他即将脱离危险之时,敌人的机枪击中了他的腰部。剧烈的疼痛使得周志远昏死过去,当他清醒时,正躺在晃晃悠悠的门板上,被日军带往据点。

尽管前后都是敌军,逃离的希望渺茫,周志远仍使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跳入溪水中。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周志远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在他牺牲后,他所创作的歌曲仍在不断传唱,激励更多年轻人踏上革命的道路。

参考资料:

《溧水党史资料 第五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