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次任务从未失败 秣陵关的地下联络站

发布时间:2020-12-10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

这是一个隐藏在小村庄里的新四军联络站。

1943年,中共江宁县委奉上级组织的命令,根据斗争需要在秣陵关西头村的顾家设立了新四军地下秘密交通联络站(以下简称新四军联络站)。

西头村西靠秣陵关、东临秦淮河,水陆交通便利。而顾家在当地是大族之家,有地道直通村外,可隐蔽地进村出村,屋子后面则是秦淮河。

直到抗战结束后新四军北撤,三年的时间里,西头村联络站在隐蔽战线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未失过手的联络站

抗日战争时期,秣陵关是敌占区,顾家的大家长顾开连被汪伪当局委任为乡长。也是因为这层身份,一开始帮助新四军送情报的是顾开连。那时顾开连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但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将情报准时送到。

“老人家,今后新四军方面的事,就由你的孙子顾德华帮我们联系吧。他年纪轻,又有文化。”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王一凡、陆纲等同志不忍老人风里雨里奔波,提议换人接手。

后来,新四军的钱粮、医药、食盐等军需物资的运输,都由顾德华直接参与。

新四军联络站的工作艰难而危险,明有宪兵、警察监视,暗有特务跟踪盯梢,稍不留神就会被敌人抓住把柄。

在与敌人周旋过程中,顾德华与妻子白福珠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有的传递消息的方法:敌人来时,将家中竹园最高处的竹竿高高树起,敌人走了就将竹竿放下。

横山的新四军战士想要前往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都从联络站转移,白天他们隐藏在顾家竹园里,晚上坐船过秦淮河前往。

一次,赵家淦同志被便衣跟踪,一踏进顾家的门就示意:“我后面有尾巴(指汉奸)。”天下着雨,白福珠急中生智给赵家淦穿上蓑衣,带上斗笠,挑着水桶大摇大摆地出门去。

过了好一会儿,敌人才警觉过来,闯进顾家问白福珠要人。“我不认识什么赵家淦,刚才出去的是挑猪水的。”面对不卑不亢的白福珠,敌人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作罢。

联络站开展工作时小心谨慎,顾家老小机智灵活,多次化险为夷,从未出过差错。

微信截图_20201127200539.png

顾德华指认当时的西头村新四军联络站

新四军北撤后完成使命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新四军奉命北撤。汪伪警卫师和秣陵关的伪自卫团武装却不知何故,一起朝西头村的新四军联络站扑来。

那天,白福珠与公公顾叶耕以及新四军战士吕畴正在路边的稻田里忙活。突然,顾叶耕从草堆上滑下来,说看到敌人往这边赶来。吕畴立即警觉起来,吩咐白福珠回家处理文件。

白福珠将新四军的文件和南郊办事处的大印捆在一起,用头巾包好,埋在了竹园后的小池塘附近。

敌人此番前来是做足了准备,指名道姓要找林润德(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主要负责人之一)。白福珠装作乡间普通农妇,直言不认识此人。

翻箱倒柜后,敌人仍旧毫无收获,又匆匆离去。此时,林润德的警卫员张小鬼赶到竹园询问林润德、顾德华等人去向。

“他们不是到殷巷去收钱粮了吗?”白福珠大为不解。

原来,敌人兵分两路准备“围剿”林润德,一路直奔联络站而来,一路前往殷巷,林润德、顾德华也因敌人的抓捕而走散。

“顾德华,我们恭候你多时了,你家就是新四军联络站,跟我们走一趟!”当天深夜,准备归队的顾德华在前往横山的路上被特务抓住。

敌人押解顾德华至秣陵关的一个仓库里,第二天又押往溧水。在狱中,顾德华面对敌人的利诱和重刑,一言不发。

后几经周折,顾德华才被救出来。

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后,新四军西头村交通联络站完成了历史使命。三年的风风雨雨,联络站完成了上千次任务,从未有过失误,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参考资料:《新四军在江宁——故事篇》

                        《铁军》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